日本家庭教育的四个重视,日本的教育制度好在哪里?( 二 )


3. 教育观念
在中国,家长更习惯于使用:“乖、听话、有爱、有礼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这些词汇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家中要听父母的话,对待长辈要有礼貌,但是如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却在很多家庭中很少见到,过度的溺爱以及传统礼教的实施不力导致中国的孩子对于自己独立性人格以及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 。在日本,“不妨碍他人”是为人处事的主旋律,这使得在日本社会中个体更具有责任感,自己份内的工作必须自己完成,不会给他人添麻烦 。但是相应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日本老人无人赡养以及年轻人不堪重负而轻生的现象无减反增 。这种“不妨碍他人”的思想也体现在不妨碍子女的生活,子女不用照顾老人,因此老人晚年的生活幸福保障力度不足 。因此,教育观念的不同是不同社会问题的根源所在 。互相取长补短,方能有所改善 。
二、学校教育方式的差异
1.评价体系
在中国,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主要由其学业成绩的高低来评判 。只要小孩子学的好,不管干什么都可以认为是对的 。因此,这也导致了在一些中小学校中,分数高的同学可以肆意歧视分低的同学而不受到他人的指点的现象,也导致了新年过节倘若成绩不理想便无法面对亲朋好友的自卑感 。在这个过程中 , 会使一些学生的心态开始扭曲,渐渐打下“只要成绩好就可以获得圆满的人生” 的人生观 。然而在日本,学校评判一个学生的好坏更多的是看其对于集体的融入程度以及通识教育 。他们在幼儿园阶段没有课本,只有绘本 。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完全没有数学、英语等课程,因此日本的小孩子在幼儿园中没有那么多的压力,更多的能令他们真正的玩起来,通过玩耍教会他们融入集体,学会微笑,学会说谢谢 。
不同的评价体系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不同的 。中国填鸭式教育培养了非常多的高技术人才,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都拥有着不凡的学术能力,但是他们的社交能力以及为人处事能力相比于日本青年则逊色许多,这也导致了许多高校中存在着只会自己搞学术研究而不会与他人合作的现实,制约着中国科技水平的提升 。日本教育的评价方式使得其学生拥有更好的为人处事的能力,但是专业性却不如中国人 。他们依赖于集体的力量而非个人,因此在集体的努力下,往往面对诸多困难时拥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更有利的推动社会的发展 。
2.教育实用性
许多中国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在学校中学了很多知识,如今步入社会后能用上的知识寥寥无几 。以军训为例,中国 儿童接受的都是最简单的站军姿、队形之类的训练,整个军训的时间也不长 。而日本儿童的军训方式却不一样,不光没有家长的全程陪同,而且在军训内容上也和部队正规军训一样 。比如日本儿童模拟战争时人员受伤的抢救场面,两个儿童全身军装用担架抬着伤员,一个女孩子模仿医务人员进行抢救治疗,而且是在雪天进行 。
可以看出日本儿童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更注重实用性,并非像中国一样注重形式 。他们在校期间每 一项活动及课程的设置都有明确的目的,都能对儿童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更早对于相关能力的培养与投入也使得日本人在步入社会后更加适应 。
1、中日家庭教育方面的差异
一直觉得教育不是只管学习,家庭教育也是属于教育的一部分 。在中国,很多家庭都是唯分数论,在教育中学习成绩的比例占据至高,就忽视了家庭里面的教育 。
举个例子,很多时候吃饭的时候,家长问孩子是“今天学得怎么样?老师上课有没有听懂?”还是“今天和同学们相处得怎么样?”很平常的事情,可能很多家长都没有关注到 。平时上课老师讲知识,在学习课堂上我们很难学会人际交往的相处 , 所以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特别是像我小时候是留守儿童,没有大人去普及教育知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