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婚嫁风俗,苗族婚俗文化是怎样的?有着什么特点?( 二 )


从苗族婚俗礼仪中,我们也可看出苗族人民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观 。其讲孝道、尊老爱幼、讲理守信、勤俭、互敬互爱、追求和谐美好生活,褒扬“真、善、美”,鞭笞“假、丑、恶”的思想道德意识与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观极相吻合,这不得不使人们对苗族几千年的深刻文化内涵投以羡慕的目光;不得不令人们进一步去探索苗族古老文化之源 。

苗族婚嫁风俗,苗族婚俗文化是怎样的?有着什么特点?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苗族相亲风俗有哪些1、跳月 。
“跳月”是苗族古老的恋俗 。据《续文献通考》载:“苗人仲春刻木为马 , 祭以牛酒 。老人并马箕踞,未婚男女吹笙以和歌词,谓之‘跳月’ 。”《中华风俗志?湖南志》载:“湘西苗族每逢家节良宵,有‘跳月’之风 , 童男处女,纷纷至森林山巅唱歌跳舞,此唱彼和,至情投意合,虽不相识 , 可相约为婚 。”清代陆次云《跳月记》对这一恋俗更是作了详细的描写 。大男女青年们乘机目来眼去,寻找对象 。歌舞结束后,双双渡涧越溪,选择幽辟之地谈情说爱,互赠花带,再相携回到跳月场中,各随父母返回家中 。
2、边边场
赶“边边场”是苗族青年男女利用赶场之机进行交友择偶的一种恋俗 。这一恋俗的一大特点是有着浓厚的群体意识 。苗族青年在恋爱中喜爱结成一个个小规模的群体,多则七八人,少则三五人,有男女群体之分 , 多由同寨青年自发组成 。群体的主要任务是架设爱情的桥梁 。每逢赶集或重大节日 , 他们就进入场中或在场边游弋 。他们时而在观望异性群体,时而调整跟异性群体的位置 , 时而在本群体内部窃窃私语 , 时而默默沉思 。他们面部流露的内心倾向,只有他们自己才一清二楚 。
苗族婚嫁风俗,苗族婚俗文化是怎样的?有着什么特点?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苗族婚礼的习俗是怎样的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 , 分布面广 , 文化多彩,以富反抗精神而著称于世的跨国民族 。全世界苗族共1200多万,其中中国就有900多万 。可以说,从首都北京到祖国大西南边陲,从太平洋东岸到西岸,从亚洲到世界各大洲,到处都有苗族人民生活、劳作的足迹和身影 。
云南楚雄等地有“姑娘房”制度,以便择配良偶 。也有父母包办婚姻的,一般通过亲友撮合 , 讲门当户对 。苗族妇女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 , 特别在黔东南至今仍有保留 。有的地区苗族还有“还姑娘”、“转房”、“妻姊妹婚”等习俗 。居住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境的苗族约25万人,其婚俗礼仪 , 热烈庄重又诙谐幽默,充满了浪漫与神秘感,可谓别具一格 。
三大方言苗族传统婚俗礼仪虽大体相同,但又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总体而言,凡正常完整的婚姻都应履行“提亲、“订亲”、“催婚”“交礼”、“接亲”、“送亲”、“入门”、“拜堂”、“回门”等等仪式,其中的许多礼规礼节要求极为严格 。
详情:苗族婚嫁习俗网页链接
苗族婚嫁风俗,苗族婚俗文化是怎样的?有着什么特点?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苗族婚礼习俗介绍 苗族的婚礼习俗有哪些1、多数苗族地区婚姻自主程度较高,各地苗族青年都有以择偶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的自由社交活动形式 。湘西叫做“赶边边场”或“会姑娘” , 黔东南苗族则称为“游方”,广西融水叫“坐妹”或“走寨”,黔西北称为“踩月亮”,黔中及一些西部苗族称为“跳花”、“跳场”等等 。在这类社交活动中,青年男女可以三五成群地或者单独地、公开地或悄悄地对歌和交谈 。以对歌的形式谈恋爱是苗族婚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富于民族色彩的风俗 。一些苗族社区还有专供青年们谈恋爱的场所 , 如黔东南的游方坪、滇东北的姑娘房等 。苗族青年择偶不重财产和家境,更看重个人才华和品性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