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类美妆品牌如何跳出“抄袭”怪圈?( 二 )
Innisfree与C咖的“碰撞” , 不仅是品牌之间的较量 , 更是当下产业带与品牌发展的影射 。
迎合精致美
面膜也流行“小包装”
英敏特数据显示 , 预计面膜市场在未来五年将以10.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 , 到2025年销售额将达到546亿元人民币 。 在面膜市场大规模增长的整体趋势下 , 涂抹面膜增长显著 , 增速远超面膜品类整体和美容护肤大类 。
调研结果显示 , 有40%的用户表示大罐面膜用不完 。 单一护肤功效的大罐面膜有开封易变质、防腐剂多等不足 , 对护肤需求复杂的消费者来说试错成本高 。 在功效需求强烈、要求肌肤护理精准化的消费者面前 , 功效感知直接、用量好控制的面膜产品更具市场优势 。
随着剂型、配方及技术的创新 , 带动了面膜的品类延伸与功效进阶 。 据调查 , 撕拉式、水洗涂抹式及睡眠面膜的用户更为活跃 。 与贴片式面膜用户相比 , 他们使用面膜的频率更高 , 在单次面膜上的花费也更高 , 这些形式的面膜正在驱动中国面膜市场的高端化和价值增长 。
文章图片
与此同时 , 泡罩、次抛等产品具备便捷、安全的特性 , 将功效与形式创新结合的小规格面膜能为消费者带来新的护肤功效和体验 。 诺斯贝尔表示:“产量大 , 拥有从配方到包材全品完整配套供应链的企业具备一定的产品优势 。 同时 , 定制化的开发及公模可为品牌提供丰富的产品形状选择 。 ”
在消费需求及上游生产端的推动下 , 小规格包装的涂抹面膜正成为新的护肤风口 。 UNNY悠宜、纽西之谜、韩后、半亩花田等本土品牌纷纷推出次抛、泡罩包装的面膜 , 在小包装护肤的领域占据市场份额 。
本着“在红海中寻找蓝海”的开发理念 , C咖以“小罐膜”的形式在面膜市场开辟新的途径 。 以强烈的色块形成视觉冲击力 , C咖借鉴彩妆的品类调性 , 用色彩鲜明的小罐打破单一色调的审美疲劳 , 创新“小罐可当积木玩具”的趣味玩法 , 赋予产品感性的内容 。 同时 , C咖将无水、植物提取肌底液、功效成分排前列的精华配方融入面膜 , 打造价格亲民的高性价比单品 。
C咖品牌运营不到5个月天猫抖音双平台月销售额均破千万 , 并在面膜细分品类涂抹面膜类目位居第一 。 与过往新锐护肤品牌有不同的是 , C咖更在品牌初期 , 已与多个线下时尚零售品牌展开深入合作 , 全面进驻KK集团旗下的KKV、THE COLORIST调色师 , 以及三福等门店 , 目前已进驻超过6000家门店 。
针对多且杂的消费诉求 , C咖专攻不同区域的肌肤细节 , 为消费者提供精准护肤的解决方案 , 并赢得市场的积极反馈 。
新锐国货的上升
筑造核心壁垒
作为新锐品牌 , C咖以“精华+分区护理”的小罐护肤形式打开面膜新蓝海 。 而新物种的出现 , 往往会带动一个品类价值链的提升 , 也会引来跟风抄袭的危险 。 产品的创新是品牌扎根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 当创新理念及产品被模仿 , 其价值便会大打折扣 。
瞄准消费者追求产品性价比的痛点 , 某些品牌打着“国货平替”的旗号抄袭新锐爆品 。 完美日记“探险家十二色动物眼影盘”、珂拉琪唇釉等热销单品均是抄袭对象 , 无论是包材、外观 , 还是名称与质感 , 抄袭者都会照搬 , 并以更优惠的价格推向市场 。 抄袭的行为不仅压垮品类的价格带 , 限制品牌的创新力 , 还极易损坏产业价值链 。
【品类美妆品牌如何跳出“抄袭”怪圈?】肖荣燊曾说过 , 追随别人最多只能干到70-80分 , 不会有更大的突破 。 面对抄袭 , 最好的方法是形成自己品牌及产品的核心壁垒 。 C咖创始人邓桂英女士表示:“C咖拥有独特的全品配套研发体系 , 以及自主研发的产品线 , 产品生产逐渐从合作开发过渡到自主开发的模式 , 并完成配方的更新迭代 。 其次 , C咖具备打通线上线下全渠道的能力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品牌富婆凯莉·詹娜浑身肉色和红色相间,既光彩照人,又令人恐惧
- 雅漾 祛痘护肤品什么牌子的好 真正好用的祛痘品牌排行榜前十名
- 品牌新锐国货橘朵湖北首店落户银泰,新零售开启新国货潮流
- 品牌功能性护肤迎来风口,DRDM品牌备受年轻消费者青睐
- 品牌玫卿序发力“科技护肤”, 携手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升级”玫瑰精油萃取技术
- 爱意穿梭时空,凝聚爱意,姬存希臻容挚献月光宝盒品牌力凸显
- 品牌为什么芳香世家的美白祛斑霜被人夸赞?这条评论无人看到吗?
- 国产 盘点国产十大护肤品牌及热门产品,看看你用过哪些!
- 护肤 快手电商日榜:GMV持续走低,美妆护肤类成为扛把子
- 品类涉嫌碰瓷?林清轩与香奈儿的“红山茶花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