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灯笼的棍子一般被叫做什么,手提灯笼什么意思( 四 )


著名工匠也相继出现 , 明代有潘凤、王玄、赵萼、王新建、赵虎、赵瞻云、顾后山、张九眼和包壮行等 , 清代则有钮元卿、徐廷锟、沈宇宸、徐致祥、沈则庵等 。除技艺高超的匠人之外,又出现了一批花灯收藏者,可见明清灯彩艺术的繁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北方地区,还有一种冰灯,这是受气候条件影响而产生的特殊观赏灯 。
正月十五前后,是北方气温最低的时候,此时结冰作灯 , 可持续数十日不化,利用冰晶莹剔透之特性,辅以光烛,造成既天然朴素又光彩斑斓的效果,成为北方灯彩艺术的独特景观 。冰灯原属东北地区特有 , 随清人入关而成为中原灯节之俗,其制作在清代已成熟 。由于电灯的普遍应用,这种冰灯艺术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品类日趋繁多,规模日渐宏大,成为北方元宵节最有影响的观瞻胜景 。花灯造型基本多以四、五、六为体面定数和基数,以象征四时、五方、六合之数,其上装饰则更多讲究 , 多象征寓意 。
花灯的题材内容和造型装饰相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吉祥文化 。除了造型装饰上的丰富外 , 每个灯会场所的位置经营也是一种艺术 。在宏观布局上,花灯艺术融进了中国绘画和古代建筑的美学理论,中国绘画理论中山水画论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种种,灯景布局正是把花灯艺术的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利用空间的畅通、阻隔、起伏、变化 , 使人领略到空间、时间、秩序、节奏、色相的和谐之美,并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 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
中国花灯是多种技法、多种工艺、多种装饰技巧、多种材料制作的综合艺术 , 花灯种类繁多 , 有龙灯、宫灯、纱灯、花蓝灯、龙凤灯、棱角灯、树地灯、礼花灯、蘑菇灯等,形状有圆形、正方形、圆柱形、多角形等 。
龙灯,亦称“舞龙”,是中国民间灯饰和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国的很多地方 。龙灯前有龙首,身体中间节数不等 , 但一般为单数,每节下面有一根棍子以便撑举 。每节内燃蜡烛的就称为“龙灯” , 不燃蜡烛的称为“布龙” 。舞时,由一人持彩珠戏龙,龙头随珠转动 , 其他许多人各举一节相随,上下掀动,左右翻舞,并以锣鼓相配合,甚为壮观 。宫灯因多为皇宫和官府制作和使用 , 故有此名 。
现存最早的宫灯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朝宫灯 。宫灯的制作十分复杂,主要用雕木、雕竹、镂铜作骨架,然后镶上纱绢、玻璃或牛角片,上面彩绘山水、花鸟、鱼虫、人物等各种吉祥喜庆的题材 。上品宫灯还嵌有翠玉或白玉 。
宫灯的造型十分丰富,有四方、六方、八角、圆珠、花篮、方胜、双鱼、葫芦、盘长、艾叶、眼镜、套环等许多品种,尤以六方宫灯为代表 。1915年,北京宫灯首次被送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荣获金奖,受到国际好评 。其后 , 宫灯逐渐向实用方向发展,出现各种吊灯、壁灯、台灯和戳灯等 。中国的宫灯制作以北京最为著名 。
走马灯是花灯艺术中一类独特的观赏灯种,其声誉传遍海内外 , 以广东走马灯为最佳 。走马灯通常是在灯中置一转轮,在其上贴好用彩纸剪成的各式人物、花鸟等形象 , 轮下点燃蜡烛,热空气上升,引起空气对流,使轮子转动,纸像也就随之转动,画面连续不断 , 动感很强,引人入胜 。纱灯是用麻纱或葛麻织物作灯面制作而成,多为圆形或椭圆形 。
红纱灯亦称红庆灯,通体大红色,在花灯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贴有金色的云纹装饰,底部配金色的穗边和流苏,美观大方,喜庆吉祥 , 多在节日期间悬挂 。影纱灯则以各色麻纱蒙制,上面多绘花鸟虫鱼、山水楼阁等,并配上金色云纹装饰及各色流苏,更是五彩缤纷,争奇斗艳 , 为佳节喜日增光添彩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