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全诗,《山坡羊 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语( 三 )


第三层(末四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他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 。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 。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 。全曲景中藏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
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句话?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 。如果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 , 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与其它怀古诗(与《洛阳怀古》“功 , 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与陈草庵《山坡羊 叹世》“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 与《骊山怀古》“赢,都变做了土;输 , 都变做了土 。”与赵庆善《长安怀古》“山 , 空自愁;河 , 空自流 。”与杨慎《临江仙》“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主题并无多大区别 。在否定历史的同时 , 也否定了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 。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 。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
“亡,百姓苦”好理解 。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 。“兴”,怎么也“百姓苦”呢?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 。像秦王朝兴起时 , 筑长城,开驰道 , 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 。“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 , 深刻而警策 。兴则大兴土木 , 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归纳总结: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个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 。。
《潼关怀古》中对历史的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 。这种复杂的感情要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才能理解 。张养浩自幼才学过人,曾向平章不忽木献书,被提拔 , 后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等职,因评时政,得罪当权者被罢官,为避祸不得不隐姓埋名;后被召起,官至礼部尚书 。50岁时辞官归隐于济南云庄 , 关中旱灾时被重新任命,赶赴陕西救赈灾民 。多年的宦海沉浮,让他把功名富贵都参破,不再在意统治者对自己的评判;济南云庄的归隐生活,不仅让他欣赏礼赞自然的风光,更让他体察民生只艰辛;尊奉孟子民本之思想 , 让他深深懂得民生之重要;刚正不阿、仗义执言的性格,让他有勇气面对现实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 。元代百姓生活之苦被作家以怀古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种忧民之心使他“到官四月,倾囊以赈灾民,每抚膺痛哭 , 遂得病不起 。”这是一个有良知的读书人真实的本性和真实的生活,也是当时社会所难得一见的 。
张养浩特殊的仕途经历,决定了他的怀古散曲中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的思想,《骊山怀古》中写到“赢,都做了土;输 , 都做了土 。” 《洛阳怀古》中写到“功 , 也不长;名,也不长 。” 《北邙山怀古》中写到“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 。”这些曲中张养浩把胜负之数、功名之分、生死之际 , 看成了毫无差别的 , 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说富贵无常、人生如梦 。只有《潼关怀古》以难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