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银票不怕造假吗,古代银票不过就是一张纸,难道他们不怕有人造假吗?( 四 )


不得不说造假者真蠢,颜色虽然相同,但其他的外在形象却很难和白银联系在一起 。因此,这种掺假的做法却并没有持续多久,白银的光泽度和锡、铅元素都不一样,这也就造成了融合在一起的成色会和真白银的成色相差甚大 。当然 , 除了所表现出来的成色不对之外,密度更是与真银锭不同,真白银很软,而掺杂了其他物品整个硬度就会改变,因此我们常常在电视上看见古人鉴定银锭真假,只需轻轻一咬便知了 。
这也是为何古代虽说有假银子的存在,但并不多的原因了 。为此 , 也有不少人会提出一个新的疑问,银锭造假成本高,那么薄薄的一张银票呢?造假技术应该不难吧 。如果有这个想法,那就真是大错特错了 。
银票的造假难度比银锭更难 。在古代,最早出现纸币的是宋朝,银锭都是在明朝的中后期才开始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毕竟白银是一种十分珍贵的金属 。众所周知,宋朝的国民经济是相当发达的一个朝代 , 也是人民幸福感最高的一个朝代 。日益发达的经济,让普通的铜钱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常的交易需要了 。然而,白银的稀缺让宋朝官府不得不另想他法,解决矛盾 。
北宋朝代,献明皇后刘娥发明了交子,采用十分稀少的楮皮制作,并且为了杜绝有人造假,还下令在成都成立了交子管理所 。这样也有效地杜绝了造假案的发生 。那么,宋朝发行的交子和元朝发行的宝钞 。那么 , 发行之后真就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吗?其实两个货币发行之后并不通用,朝廷滥发,受用人群窄,管理制度也十分混乱 。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跟着计划发展 , 常常会偏离预期的轨道 。在大多数人认知中,不论是交子还是宝钞都应该比白银好用才对,然而现实却并不是如此 。一项新技术的发明往往还缺乏相关配套管理方案,比如防伪,这一点在宋朝和元朝发行货币初期就没能考虑到,加之朝廷随意滥发,导致这这两种纸币的价值难以得到根本保障,这也是这两种纸币并没能顺利走进大众视野的原因 。
而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大量白银的涌入,整个市场的支付货币局面才有了实质性的转变,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银票 。但哪怕是银票的价值得到了提升,真正得到价值的实现还是在清朝晚期 。那么,纸币的完全流通,是否会引来大面积的造假呢?其实并不会,森严的管理制度,让造假者望而止步 。
常人难以接触纸币的印刷技术和材质
为了防止假银票的诞生,朝廷在纸币的印刷技术和材质上都做了十分完整的管理制度 。银票上花纹十分复杂,采用多种颜料交替上色印刷而成,整套工艺流程更是复杂多变 。并且每一种颜料都是特制而成,其秘方掌握在官府手中 , 如果不是熟悉这个行业的人,根本难以仿造出相似的银票 。加之,银票的正反面都会有一行不起眼,但却至关重要的小字 , 即:“假票军法究制”或“伪造者依律治罪”等内容 。
放在如今来看似乎并不怎么严重,然而在刑法甚重的古代,军法意味着抄家灭族 。犯罪代价太高,受到惩罚的面不仅广,还重 , 这一点就已经让周边的亲人起到了一个监督作用,这也是为何造假者望而止步的原因之一 。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在于造假的成本问题上 。古代的银票也是与时俱进的,不同时期采用的材质往往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通?。汗?。明朝时期,银票的材质是桑皮纸 。桑皮纸分为四个等级,其中最高等级为银票专用或为名家的书画用纸 。其他则专供皇室贵族 , 这也就意味着普通人家根本用不起这种纸,哪怕是富商家庭也是不够资格的 。而清朝时期也是采用的皇家贡品高丽纸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