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为了纪念谁,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是为了纪念哪一个名人呢?( 四 )


成语“破镜重圆”的故事,就是一个与元宵节有关的凄婉爱情绝唱 。南陈后主陈叔宝有一个才貌双全的妹妹乐昌公主,嫁给太子舍人徐德言为妻 。其时隋军压境,南陈的灭亡已是不可避免 。徐德言担心故国灭亡后夫妻离散,便与乐昌公主商定,打破一面铜镜,各拿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街市,以获得对方的消息 。不久 , 陈果为隋所灭 。由于为建立隋朝江山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杨素破陈有功,隋文帝就乱点鸳鸯,将乐昌公主送进杨素中,赐为杨素小妾 。杨素对乐昌公很是宠爱,还为其专门营造了宅院 。然而乐昌公主却终日郁郁寡欢,默无一语 。
好容易盼到第二年正月十五,度尽劫波的徐德言匆匆赶到街市,果然看见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而且价钱昂贵,令人不敢问津 。徐德言一看半片铜镜,忙按老者要的价给了钱,又立即把老者领到自己的住处 。徐德言泪流满面地向老者讲述了破镜的故事,并拿出自己珍藏的另一半铜镜……卖镜老人深为之感动,他答应徐德言,一定要在他们之间传递消息 。徐德言于是题诗一首: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诗毕 , 徐德言千恩万谢,托老人带给乐昌公主 。
乐昌公主看到丈夫题诗,不禁悲从中来,终日水米不进 。杨素再三盘问,才知道了其中情由,也深深地被打动了,顿生成人之美之心 。他立即派人将徐德言召入府中,让他夫妻二人团聚回归故里 。于是便就有了破镜重圆的典故 , 一直流传至今 。宋朝有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时,有一年元宵节 , 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牶“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 。”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 。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 , 活跃了元宵佳节的气氛 。
宋代福州有个太守蔡君谟,他为了粉饰太平 , 便下了一道旨令,强令福州一带庶民 , 各家须在元宵节燃灯七盏 。当时有个叫陈列的人,做了个一丈多高的大灯 , 上面写了一首诗:“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穷家一盏灯 , 父子相对哭 。”太守蔡君谟看见了这首诗,不得不收回规定 。陈列的灯诗可谓穷苦人民生活的写照,而这个太守也算是个识时务者 。
传诵最广的恐怕是元宵节灯联让北宋名臣王安石交好运的奇闻了 。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 , 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 , 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 。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 。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联“飞虎旗 , 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 。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 , 被招为快婿 。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 。这则奇闻未见于信史记载 , 应该是民间传说了 。
宋朝的元宵节更加热闹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 , 锦绣交辉 。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 。“游人集御街两廊下 , 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 。”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 , 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 。
朱元璋因一则元宵节灯谜而大开杀戒的故事,在民间也流传很广 。朱元璋有一年微服出宫,去看看南京百姓如何欢度元宵节 。来到一个猜灯谜的地方 , 见一群人正猜一张画谜 。画上画着一个赤脚妇人抱着一个西瓜,谜目要求猜当地一句俗语 。结果被人猜破,谜底是“淮西妇人好大脚” 。灯谜讲究别解,此处淮西的谐音是怀西,意思是怀抱西瓜妇人好大脚 , 这是南京人讥笑当时安徽妇人的一句俗语 。朱元璋在一旁听了大为恼火 , 以为是暗讥皇后马氏 。因为马皇后就是淮西人,并且有着一双特大脚 。朱元璋就暗暗记下画谜人家的住处,第二天派兵把这条巷子里的人都杀光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