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文/心理咨询师魏莱
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 , 我认为人 , 是一个极其有趣的生命体 。
尤其当我们用觉察的眼光去看的时候 , 更会发现 , 人的行为和心理特征是如此的复杂与矛盾、分裂又圆融 , 有着无穷的探索空间 。
今天 , 我想讲一个明明很奇怪却又普遍存在于多数人身上 , 明明不应该却被无数人习惯的现象——逃离自己 。
是的 , 尽管如今是一个“做自己”已经成为共识的时代 , 我仍然发现不论是在生活中 , 还是在咨询室 , 大部人却做着相反的事情——习惯性地忽略、贬低、逃离自己 , 并且是无意识的 。
很多人甚至是一面呼喊着做自己 , 一面却将目光投向他处 , 而不是放在自己身上 。
结果 , 缘木求鱼 , 离真正的自己越来越远 。
1
你是在做自己 , 还是在逃离自己?
其实 , 每个人都会有很多想要“逃离自己”的时刻 。
我们厌恶自己身上的某些部分、性格中的某些特点、过去的某些经历 , 或者某些情绪或行为反应 。
比如厌恶自己脸上的雀斑、厌恶自己的敏感、讨厌自己的声音……
我们相信如果能够摆脱它们 , 生活就可以轻松一些 , 自己也能更被人喜爱 。
甚至很多人有过这样的想法:
“如果我是某某人 , 而不是我自己 , 那么也许我会更幸福;”
“如果我出生在一个有钱的家庭 , 我的生活肯定会幸福 。 ”
于是为了做出改变 , 我们开始和自己较劲 。
去整容、去改变自己的性格、去练习自己的声调、甚至努力学着去更像某人……
这种努力 , 即便能带来一定效果 , 但也带来了新的焦灼 。
因为那些想要改变的愿望中 , 暗含着对当下真实自我的否定 , 让内在处于四分五裂的斗争中 , 反而失去了力量 。
甚至在某些时候 , 你会发现那些被否认和回避掉的东西并未真正消失 。
它们好像暗藏在某个角落里 , 冷不丁地让你产生某种熟悉 , 却又莫名的反应;或潜伏进你的梦境中 , 又或者在那些不经意的话语、行为或情绪中再次泄露出来 , 难以设防 。
“那些你厌恶的自己”就像一个甩不开的梦魇 , 你越是越逃 , 它越是紧抓着你不放 。
因为我们无法从一个不是“自己”的地方 , 去做出真正意义上的改变 。
而且如果没有这个出发点 , 又如何确认所做出的改变 , 带来的是成长 , 还是被异化呢 。
比如小A 。
小A自幼安静 , 也有些敏感 , 比起外界的热闹与复杂的交际 , 他更喜欢待在自己的小世界 , 享受思考的乐趣 。
可是父母常说他太内向 , 希望他活泼开朗一些;亲戚说在这个社会上关系很重要 , 小A以后可能会吃亏……这些话让小A充满压力 , 也怀疑自己的内向是否真是一个劣势?
成长过程中 , 小A一次又一次觉得曾经听到的那些话可能是正确的 。 从校园到职场 , 身边总有一些人 , 能轻易成为人群中的焦点 , 风趣活泼 , 相较之下 , 小A觉得自己晦暗无比 。
也许改变自己才是出路 。
于是 , 小A在网上搜索各种社交技巧 , 学习如何与别人拉近距离 , 逼着自己参加各种社交聚会……但践行的过程中总有些变扭 , 热情变成刻意的佯装 , 反而滋生了内心的疲惫与抵触 。
他也很容易从别人礼貌的回应中 , 捕捉到异样的眼光 , 看见了一个僵硬而笨拙的自己 。
多年的努力 , 不仅没有让小A摆脱自己的内向 , 反而让他更加挫败和自责 , 并且变得孤僻 , 有意无意疏远和他人的关系……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开端》众生皆苦!除了小人物让人破防,还隐藏着什么样的思考?
- 悲痛!代驾小哥惨遭门砸死,生命最后6小时,他有多绝望?
- 本文转自:晋州普法如果人在7到15天之内连续不睡觉 河南一女子40年没睡过觉,专家监控48小时之后,终于揭开真相
- 怀念小时候过春节,真好!
- 倪虹洁|43岁倪虹洁自曝感情经历,结过婚,生过娃,热恋男友比她小
- 小熊与白生文字中一样的句子:花自向阳开人终向前走,是巧合吗?
- 小飞侠熙熙 真话虽然刺耳,却能直指不足!
- 好家云店年度策划:致敬!了不起的中国数字小店
- 汤加海底火山喷发,整国失联,多国海啸,最新照片流出:人类太渺小了…
- 亲戚|亲家之间相处,有3件事情不能做,对小两口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