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道森|建议把鹿道森们的遗书编辑成册作为父母的第一堂课


鹿道森|建议把鹿道森们的遗书编辑成册作为父母的第一堂课
本文图片

文 | 挪威
图 | pixabay
第 654 篇文章
这是我在其它平台看到的一篇文章的标题 , 突然觉得很适合用在这个叫鹿道森的少年身上 。
26岁 , 很年轻 , 摄影师 , 深思熟虑 , 很冷静地写下一封遗书 , 然后决定从人间消失 , 注意 , 不是冲动 , 而是决定 。
不知道你们是否有看过他写的那封遗书 , 确实很长 , 但建议大家都看看 , 尤其是为人父母的 , 内容面很广 , 原生家庭、校园霸凌、娘炮、自我等等 , 都有被写到 。
以下是鹿道森的遗书全文 , 连决定去死的文字 , 都写得很是温暖 。

鹿道森|建议把鹿道森们的遗书编辑成册作为父母的第一堂课
本文图片

*来源:鹿道森的遗书原文
我似乎不应该再写些什么了 , 怎样的文字 , 在这封遗书面前 , 都很苍白 , 而说些什么共情与善良 , 又或者是理解 , 都显得太鸡汤 。 没办法 , 这封遗书真的太真实了 , 心里话都写出来了 , 但行文到最后 , 这个少年还是把行李都打包回家了 , 说不想麻烦这个世界 , 我看到很多人将此解读为某种礼仪 , 我觉得挺可笑的 , 这大概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吧 , 这怎么会是礼仪呢?不想麻烦这个世界的原因显然单纯是因为他从未经这个世界获得温暖与支持 , 所谓的不想麻烦 , 只是想保持距离 , 拒绝接触而已 。
每一个对孤独感受至深的人 , 对这个世界都持有根植在骨髓的冷意 , 不想麻烦的背后意思是 , 请你们也不要来麻烦我 。
他的经历与思考 , 已经可以让我们慨叹了 , 关于原生家庭 , 校园霸凌 , 写得很多很多 , 但任何专家阐述的任何理论 , 警醒作用都不及这封遗书的万一 , 是啊 , 老师怎么会知道 , 家长怎么会知道 , 亲戚怎么会知道 , 十几年前校园里的那些回忆 , 家庭里的那些回忆 , 可以在十几年后的某个深夜突然反难 , 像病毒一样弥漫开来 , 令人痛苦不堪 。
但鹿道森的这些文字 , 很明确地告诉大家 , 上面这些情况 , 是真实的 , 是会发生的 , 不是矫情 , 不是没事找事 , 痛苦不是编撰出来的 , 痛得很真实 , 能让一个人厌生 。 时间是过去了 , 但回忆一直在 , 回忆就是裂痕 。
你看 , 9岁时他父亲踢下去的那一脚 , 26岁的遗书里回忆起来依然能感受到他的痛苦 , 这不是装出来的 , 他说治愈很难 , 是啊是很难 , 非常难 , 不难怎么会想到逃离呢 。
没有经历过的人确实难以理解 。 有人还是会问出这个问题 , 怎么会这么难呢?扛一扛不就过去了吗?别生气 , 他只是没有经历过 。 童年幸福的人 , 并不懂童年不幸意味着什么 , 只是觉得那是一段不好的回忆而已 , 但绝然意识不到 , 这段回忆会一直浮现 , 反复涌现 , 我经历过 , 我懂得 , 睡觉的时候会涌现 , 开车的时候会涌现 , 傍晚黄昏坐在马路牙子上的时候会涌现 。
而且由于童年不幸 , 原生家庭充满阴影 ,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非常敏感 , 承受能力很差 , 你可以理解为精神层面的营养不良 , 正常人觉得应该承担的重量在他们身上就是能压得喘不过气儿来 。 你见过哪个正常人会嘲笑一个营养不良骨瘦如柴的人无法正常行走吗?但不少人会这样嘲笑一个精神层面营养不良的人 , 因为他们看不见 。
原生家庭阴影理论上成年之后是可以摆脱的 , 但很难 , 取决于当事人曾经到底经历了什么 , 塑造了什么样的性格 。
而我唯一能说的 , 是建议全国所有的父母都阅读一下这封遗书 。 确认他们将信将疑的东西真实存在 , 确认童年的回忆会折磨一个人直到成年也不会轻易消失 , 确认为人父母最重要的除了责任和使命 , 还有边界和底线 , 行使权威的边界在哪里?寄托期望的底线在哪里?都好好想想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