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拉夏贝尔翻“红”,全靠破产( 三 )


重新拜师
如今看来 , 这是一个时代红利驱使下的商业扩张故事 。
在那个淘品牌和电商渠道尚属新兴事物的年代 , 拉夏贝尔能抓住的只有线下渠道 。 为了打造品牌影响力 , 拉夏贝尔必须大举开店 , 拓宽线下渠道 。
同时期崛起的美特斯邦威和森马服饰同样立志打造“中国版ZARA” , 森马创始人邱坚强曾扬言要将品牌做成中国的ZARA , “把森马的品牌传播到全球每个角落和消费者心中” 。
ZARA的“中国学生”们之前一起携手狂奔开店 , 现在又共同困在“ZARA模式”之中 。
宸帆联合创始人钱昱帆曾表示 , 宸帆在供应链端累计拥有超过1000家合作工厂 , 且领域极为细分 。 从下订单到出货 , 整个生产的周期非常短 , 像T恤这种品类 , 可能只需要4~7天 , 涉及到特殊面料(如双面呢大衣等)的品类工期才会长一些 。
存货周转天数是服装行业的生命线 , 它代表着公司从采购原材料到生产商品销售完成所用的平均时间 。 时间越长 , 证明公司存货负担过重 。
数据显示 , 宸帆女装的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只有53天 。 但对于拉夏贝尔而言 , 即便是处在巅峰期 , 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也高达203.4天 。

企业拉夏贝尔翻“红”,全靠破产
文章图片

薇娅李佳琦双十一预售首天直播间成交额共计190亿 。 /视觉中国
在网红经济催化下 , 电商平台等新零售渠道 , 完全颠覆了“ZARA模式”中对“快”的定义 。
等到转头拥抱效率更高的电商渠道时 , ZARA的“中国学生”们才发现 , 碍于多年庞大的直营或是加盟的线下销售渠道 , 主打低价的电商渠道无法满足各环节利益 , “从线下实体店向线上平台引流”的商业愿景也只能草草收场 。
最为著名的案例 , 便是连续两季冠名赞助《奇葩说》的美邦旗下的有范APP 。 上线的前两年 , 以有范为代表的美邦互联网业务营收同比增速高达123%和72% 。 到了第三年 , 有范APP宣布停止运营 。

企业拉夏贝尔翻“红”,全靠破产
文章图片

有范APP冠名《奇葩说》/爱奇艺
“快”已经拼不过了 , ZARA的“中国学生”们要学着如何讲年轻人的故事 , 希望靠更年轻的品牌定位 , 拉近与主流消费群体的距离 。
这边 , 森马请来韩国欧巴金秀贤、李钟硕、金宇彬 , 后又邀请到内娱顶流杨洋来做代言人;那边的美邦毫不示弱 , 将李易峰、Angelababy、黄明昊等流量小生小花收入囊中 。 但收效甚微 , 人们记住的还是小时候的代言人周杰伦 , 以及那句“不走寻常路” 。
想借国潮起势 , 森马推出的少林功夫联名国潮系列产品深陷侵权风波 。 美邦以“国潮青年不佯装”为话题 , 推出一系列工装风服饰 , 同样未激起什么水花 。 知名电商平台销量数据显示 , 美邦服饰国潮相关产品销量最高的付款人数为月销500+ , 大部分商品付款人数不足百人 。
而当初最好的学生拉夏贝尔 , 还在破产边缘苦苦挣扎 。
[1] 拉夏贝尔董事长辞职 , 曾开近万家门店 , 现断臂求生年亏逾16亿 | AI财经社
[2] ZARA“学生们”的集体沦陷 | LADYMAX
[3] ZARA们败退中国 , 我们应该反思什么? | 新眸
[4] ZARA还在 , 但没有人想学它了 | 虎嗅
推 荐 视 频
关注新周刊视频号 , 关注有态度的生活
必 读 好 文
点 击 图 片 即 可 阅 读 全 文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