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认为 , 母爱与父爱是不同的 。 母爱是无条件的 , 母爱常常是“无论你长成什么样 , 我都爱你” 。
而父爱是有条件的 , 你需要符合一定的社会规范 , 取得一定的学业或工作成就 , 才会获得父亲的首肯 。 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 , 促进孩子的社会化 。
也就是说 , 如果父亲缺位 , 没有或在孩子的教育和管教事件上卷入的程度过低 , 孩子可能会难以适应社会规则 , 或是藐视社会规范 , 也难以与他人建立合作的关系 。
有研究发现 , 在早期的养育中 , 父亲的积极参与和照料 , 对孩子的认知和行为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
而有一项针对美国家庭的调查显示 , 在双亲家庭但父亲参与程度低中成长的孩子 , 在青少年事情品行不端的概率是最高的 , 既高于成长在双亲家庭且父亲参与度高的孩子 , 也高于单身母亲抚养长大的孩子 。
本文图片
最后 , 父亲与孩子的关系 , 也会对子女成年后的亲密关系造成深远的影响 。
研究显示 , 如果父亲在家中与母亲分担家务 , 无论孩子性别是什么 , 都更有可能形成良好的女性观 。 夫妻关系是良好健康的 , 也能帮助孩子对婚恋保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预期 。
而在一个家庭中 , 缺位的父亲常常伴随着一个绝望焦虑的母亲 , 夫妻间呈现出来的是严重矛盾和权力争夺 。 而孩子通常会被母亲拉入自己的阵营中 , 去与父亲对抗 。
并且 , 在孩子心中也会形成畸形的婚恋观 , 甚至在自己的亲密关系中重复了父母的模式 , 让“父亲缺位”的戏码再次上演 。
于是 , 男孩子可能从小便听到妈妈诉说爸爸的种种不是 , 和作为男性的种种不合格 , 在男孩心里产生巨大的焦虑不安 。
他会对自己很苛求 , 避免成为妈妈口中那样的男人 , 也就是心中对于“父亲”有着极大的不认同感;
而更深一步讲 , 还有着对自身性别的深深怀疑 。 对自己作为成年男性缺乏自信 , 于是在亲密关系中 ,
或惧怕自己难以满足女性需求 , 无法建立深层次的亲密关系 , 走进婚姻;
或是以玩弄或利用女性的方式来试图证明自己身为男性的“强大”;
或是依赖、讨好女性 , 对妈妈很顺从 , 成为我们通常说的“妈宝男” , 让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 。
本文图片
而对女儿来说 , 与父亲的关系是第一段与男性建立的关系 , 父亲身上的一些特质、父女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女儿长大后亲密关系的基调 。
父亲缺位带给女儿的是一种情感忽视 , 而缺少父爱的女性常常会表现出这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恋父和表现出低自尊姿态 , 找一个与父亲极其相似的对象 , 并且对男性形象的理想化和过分依赖 。
在关系中夸大对方的好 , 即使对方有着种种致命缺陷 , 也没有那么爱自己;
或是表现出低自尊和低姿态 , 觉得自己配不上对方 , 以牺牲自己的方式来抓住对方 。
本文图片
另一种是对男性的极度不信任 , 恐惧婚姻和亲密关系 。
表现出来的是对男性的百般挑剔 , 总觉得这个男的也不够好 , 那个男的也无法让人满意 , 所以常常无法维持一段长久的亲密关系或是很少建立亲密关系 。
民国女作家张爱玲笔下的男人 , 几乎没有正常的: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孩子|儿童心理咨询:孩子很迷恋某件物品,去哪都得带着,会是“恋物”吗?
- 心理咨询师|千万别和心理咨询师做朋友!
- 孩子|亲子心理咨询:孩子离不开妈妈,还是妈妈离不开孩子
- 心理咨询|人际关系心理咨询:“老好人”们,为何那么害怕与人起冲突?
- 安全感|个人成长心理咨询:内心总不安,难以体验到幸福,该怎么办?
- 三少|《卿卿日常》:三少主和节气姑娘的爱恨情仇,折射出亲密关系的3大问题
- 儿童心理|儿童心理咨询:沙盘游戏治疗,仅仅是玩玩游戏就能帮助到孩子吗?
- 面子|面子关系,是一场虚情假意的博弈
- 亲子教育|亲子教育心理咨询:为何100分的父母会养育不开心的孩子?
-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抑郁症背后的心理创伤,该如何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