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干净的人,才有纯粹的幸福( 三 )
就像富兰克林所说的那样:''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 , 对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意和廉洁 。 ''
这句话 , 用在著名文化家季羡林身上就非常的妥帖 。 被誉为''学界泰斗''的季羡林 , 之所以能与''掏粪工人''魏林海成为至交 , 就在于做到了干净待人 。
季羡林在北大教书时 , 年轻的环卫工人魏林海常常找机会去听他的讲座 。 因为自身对文化和艺术有着狂热的追求 , 魏林海几经挫折 , 跟几位书画爱好者 , 组织了一场书画展 。
魏林海一开始打算找一位知名的书画家为自己题词 , 但奈何那人一听自己的工作是打扫街道和厕所的环卫工人 , 立马拒绝 。 不死心的魏林海 , 干脆直接上门请求季羡林老先生来帮忙 。
当季老得知来者的身份和来意 , 非但没有丝毫鄙夷之态 , 反倒非常率性 , 爽快地答应 。 于是 , 两人结下了缘分 , 后来每当除夕来临 , 魏林海都会主动去季老家拜访、交谈甚欢 。
季老这种不带有色眼镜去看待人的大度和气量 , 非但彰显了他内心的干净 , 也让人倍感亲切 。 也正因为拥有了一种干净待人的纯净心态 , 没有半点架子 , 对谁都一视同仁 , 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真正境界 。
毫无疑问 , 季羡林先生没有半点功利心 , 平等对待身边人 , 不带目的性 , 善待他人 , 才能让他的一生具备了德高望重的魅力 , 时刻可以拥有纯粹的幸福 。
文章图片
03干净做自己
不管是学会独处 , 还是选择干净待人 , 说到底 , 都在告诉我们要这样做:干净地做自己 。 干净 , 既是手段 , 也是目的 。
尼可罗·马基亚维利说:''目的总是为手段辩护 。 ''
其实 , 我们能够将这句话升级一下 , 一个人若是一开始就抱着一种纯粹且干净的目标 , 然后 , 在执行这个目标的过程里 , 倘若依然能够坚持做干净且纯粹的手段 。 那么 , 最终的结果 , 就是正向的 , 也是具备纯粹的幸福性 。
如同《百年孤独》里说的那样:''只有用水将心上的雾气淘洗干净 , 荣光才会照亮最初的梦想 。 ''
的确如此 , 一个人倘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带着迷惘的、不确定的、复杂的、迷惑的 , 甚至是以非常焦虑的心态去对待的话 , 试问 , 这样的执行手段会带来正向反馈吗?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 。
如同我们在执行目标的过程里 , 一个满心有着毛躁的、浮躁的情绪的话 , 那么即便经受住了生活里的一些诱惑 , 也很难扛得住接下来需要解决的考验 。 人的失败很多时候就在于:昨天坚持了 , 今天也坚持了 , 却在明天凌晨之前 , 选择了放弃 。
可惜的是 , 很多人的成功都快要冒出头来了 , 就这样被自己亲手扼杀在明天八点钟的太阳升起之前 。 保持本心 , 放平心态 , 坚守心灵上的纯粹与干净 。
干干净净做人 , 坦坦荡荡做事 。 不纠结于过去 , 不畏惧于将来 , 从容地来 , 自在地去 , 淡然风雅 。
保持着内心的干脆与干净 , 正如《明朝那些事儿》里头说的那样:''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上 , 能够干干净净度过自己一生的人 , 是值得钦佩的 。 ''
【心灵干净的人,才有纯粹的幸福】所以 , 干干净净地做好自己 , 去拥有纯纯粹粹的幸福 。 如此生活与人生 , 岂不让人幸哉乐哉?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性潜规则:你的价值,决定着你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 梦里的人,不会因为梦的荒诞,从而察觉是梦
- 人生的意义,就是接纳生活的所有,在生活中改变自己
- 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这几种能力,希望你也有
- 女人,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 中国最有名的3座名山,你都去打卡了吗?有生之年建议都去一趟
- 这本去年感动到我的治愈绘本姊妹篇,讲我们都离不开的亲密关系
- 马斯克给年轻人的忠告:这3个,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 疫情肆虐,80后负债累累的你,还有勇气回家吗?
- 充满遗憾的人生,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