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特征,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城市化的特征有哪些

1、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城市化的特征有哪些 城市化进程有三个阶段,分别是初始时期、中期时期和稳定时期,不同时期的城镇人口占比不同,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1)初始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以下):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 , 工业生产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 , 农业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 。
(2)中期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到70%之间):工业基础已经比较雄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工业吸收大批农业人口 。
(3)稳定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70%到90%之间):为了保持社会必须的农业规模 , 农村人口的转化趋于停止 。
城市化的特征
在世界范围内,已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和地方,在世界范围内的人口流动开展再次城市化,形成世界新的经济、社会可持续中心 , 为二次城市化,所形成的的城市即为新的世界中心 。
1. 针对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城市化历史遗留的单一工业化经济及远距离物流交换模式形成的通胀危机,采用能自产能源的碳熵城市杜绝通胀危机而形成的新的无通胀危机的城市,是其第一特征;
2. 针对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城市化历史遗留的单纯以经济利益为前提,缺少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而形成的能源危机,采用能自产能源的碳熵城市杜绝能源危机而形成的新的无能源危机的城市 , 是其第二特征;
3. 针对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城市化历史遗留的掠夺与人类共生的生物质资源,超出了人类的预期,城市随经济利益的驱使而无限扩大,掠夺了大量的可生产粮食的土地资源,使粮食形成了新的危机,能自产能源的碳熵城市消除通胀危机、能源危机另外消除了粮食危机而形成的无粮食危机的城市为其第三特征;
4. 针对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城市化历史遗留的单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牺牲了人类生存质量使养老和就业发生危机,能自产能源的碳熵城市农事很好的解决了就业和养老问题而形成无养老就业危机的城市为其第四特征;
5. 针对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城市化历史遗留的燃烧化石能源形成的单一工业经济而形成的人类无法在生存的气候危机,能自产能源的碳熵城市很好的解决了气候危害而形成无气候危机的城市为其第五特征;
6. 针对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城市化历史遗留的对水的无限制使用而形成的无水危机,能自产能源的碳熵城市用水是原有城市水消耗的百分之一 , 从而解决由水消费而引起的水资源危机而形成的无水资源危机的城市为其第六特征 。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特征,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城市化的特征有哪些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城市发展的三大要素是什么?三大核心要素:数据流动、可持续发展及机遇创造 。
城市的发展将是一个分阶段、分规模逐步实现的过程,首要条件在于数据可流动,即城市底层数据的流动与打通,使城市形成感知及自主决策成为可能 。同时,因此建构的新城市技术架构,使以绿色低碳智慧城市为发展目标的社会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并为城市整体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
传统智慧城市的发展遇到瓶颈,核心难点主要集中在城市数据的离散性 。打造未来城市,应通过构建统一的智慧城市操作系统 , 集中调控整个城市的软件、硬件与生态 。
城市本身也应通过进一步的数字化改造,成为可被系统感知和连接的“超级硬件”,其产生的数据才可无障碍地流动于城市操作系统中 。
在此基础上,新的城市数据和技术架构还将衍生新的城市科技服务,通过数据分析服务、场景运营服务、机器人服务,未来城市的交流将进一步突破空间及地域限制 。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特征,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城市化的特征有哪些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三个阶段
1、初始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30%以下这一阶段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 。
2、中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0%~70%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破50%进而上升到70%左右 。
3、后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这一阶段也成为城市化稳定阶段 。
扩展资料:
城市化的特征
在世界范围内,已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范围内的人口流动进行再次城市化,形成世界新的经济、社会可持续中心 , 为二次城市化,所形成的的城市即为新的世界中心 。
1、针对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城市化历史遗留的单一工业化经济及远距离物流交换模式形成的通胀危机,利用能自产能源的碳熵城市杜绝通胀危机而形成的新的无通胀危机的城市,是其第一特征;
2. 针对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城市化历史遗留的单纯以经济利益为前提,缺少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而形成的能源危机,利用能自产能源的碳熵城市杜绝能源危机而形成的新的无能源危机的城市,是其第二特征;
3、针对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城市化历史遗留的掠夺与人类共生的生物质资源,超出了人类的预期,城市随经济利益的驱使而无限扩大,掠夺了大量的可生产粮食的土地资源,使粮食形成了新的危机,能自产能源的碳熵城市消除通胀危机、能源危机同时消除了粮食危机而形成的无粮食危机的城市为其第三特征;
4、针对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城市化历史遗留的单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牺牲了人类生存质量使养老和就业发生危机,能自产能源的碳熵城市农事很好的解决了就业和养老问题而形成无养老就业危机的城市为其第四特征;
5、针对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城市化历史遗留的燃烧化石能源形成的单一工业经济而形成的人类无法在生存的气候危机,能自产能源的碳熵城市很好的解决了气候危害而形成无气候危机的城市为其第五特征;
6、针对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城市化历史遗留的对水的无限制使用而形成的无水危机,能自产能源的碳熵城市用水是原有城市水消耗的百分之一,从而解决由水消费而引起的水资源危机而形成的无水资源危机的城市为其第六特征 。
针对上述第一次城市化的历史遗留而形成的多项危机,联合国碳熵行动纲是世界二次城市化的纲领指南 。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这就是郊区城市化 。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特征,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城市化的特征有哪些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在哪里?请举几个例子 。谢谢!☺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 。是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可持续发展, 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 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 。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 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 。可持续的3个主要特征: 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 其之间互相关联而不可分割 。生态持续是基础, 经济持续是条件, 社会持续是人类共同追求的应该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 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 个人得到充分发展; 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 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 反之则应予摒弃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为人类世界的发展指出了一条环境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为环境保护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思想模式 。其实质就是把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实现良性循环 。可持续发展观要求在发展中积极地解决环境问题, 既要推进人类发展, 又要促进自然和谐 。主要表现在: 从以单纯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转向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发展, 从以物为本位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位(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的发展, 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 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科技与知识) 推动型的发展 。2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 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 是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 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 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 。1992 年6 月,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会议提出并通过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1世纪议程》, 并且要求各国根据本国的情况, 制定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 。1994 年7 月4日, 国务院批准了我国的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标志了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观念的重大革命, 标志了它是一个有利于人类健康地走向21世纪的新的发展理念和行动纲领 。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将会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3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资源方面: 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 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 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 淡水资源紧缺 。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 土地资源及矿产资源掠夺性破坏严重 。维护地球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 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环境方面: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加强环境保护,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消除贫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4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 。有利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 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农业 。5 科学的发展观传统的发展观, 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 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简单地把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指标, 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 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 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传统发展观的影响下, 尽管人类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越来越多, 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却往往并不能随经济增长而相应提高, 甚至出现危及未来生存的许多社会和环境问题 。要解决这些历史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就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影响, 在发展观上进行不断的科学创新 。科学的发展观要求的是可持续发展 。也就是说, 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力, 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实现自然资源的持久利用, 实现社会的持久发展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发展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 。从科学的发展观出发,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环境保护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 。如果在经济发展中不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消耗, 一味的拼资源、拼能源、高污染, 表面上看GDP是在增长, 但实际上如果把生态成本考虑进去, 也可能是负增长或者低增长 。而生态环境的透支往往是要人类加倍偿还的 。所以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极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落实到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上来, 使我们的发展真正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也只有坚持以人为本, 用科学的发展观统一思想、统领工作, 牢牢把握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才可能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 走上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经济发展之路, 使我们国家更快、更好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我们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和模式, 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 决不能走人口增长失控、过度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旧路 。要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 预防与治理结合, 减轻资源环境压力,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 。要大力发展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工业, 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为主体的生态农业, 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和“绿色服务”为标志的生态服务业 。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 建成低投入、少污染、可循环的国民经济和节约型社会, 既保证当代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又为子孙后代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真正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根本上看, 我国还没有完全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由于增长方式粗放,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 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从而加剧了能源、资源短缺的压力, 致使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矛盾与形势相当突出和严峻 。如何才能不走弯路? 关键是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少、环境污染低、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方面, 要研究、开发和推广新能源、新材料, 广泛采用符合域情的污染治理技术和生态破坏恢复技术, 包括投资少、效益高的废水处理技术、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固体废物的无害处理技术等, 全力推行清洁生产 。另一方面, 要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 。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 关闭、取缔污染严重的企业; 变传统工业“资源―生产―污染排放”的发展方式为“资源―生产―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方式, 促进以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为特征的绿色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使其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护环境的最佳“结合点” 。
超市有偿使用塑料袋;开发太阳能;国务院2009.12.3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计划》,并指出要把《规划》事实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 , 要把黄河三角洲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绿色、生态、品牌产业基地 。就是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等一类的…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特征,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城市化的特征有哪些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特征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与内涵研究
——————————————————————————–
来源:网络发布日期:2006-07-22 浏览次数: 140
摘要:虽然人类城市化速度在不断加快 , 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仍离不开自然界 。城市的存在不仅依赖于城市以外的生态系统,更需要城市内部生态系统的支撑 。城市生态系统不仅可以产生生态效益,同时可以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挥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 。城市生态系统可分为行道树、草地/公园、城市森林、耕地、湿地、湖/海和溪流等类型 。生态系统的存在对城市的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其服务功能的研究可为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土地利用等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
关键词: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可持续发展
1 引言
20世纪以来,人类的城市化速度在日渐加快 。据1997年联合国人居中心预测 , 到2030年全世界将有60%以上的人口居住于城市,205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达61% 。因此,城市作为人类的聚集地已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但即使如此,人类的衣、食、住、行和从前一样离不开自然界,城市也必须依赖于为其提供物质与能量、并可接纳其“代谢”废物的生态系统才能存在 。欧洲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29个大型城市的研究表明[1],任何城市生态支撑系统的面积至少为此城市面积的500~1000倍 。但在城市化速度加快的同时,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保护的矛盾使城市的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
1984年马世骏等[2]提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 。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具体体现 。显然 , 城市中的自然生态系统构成了城市的框架,是公众健康和城市环境改善的基础 。城市生态系统对于城市内区域性环境问题(大气污染、噪声等)的就地解决十分有效[1] 。因此,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就显得更加重要 。一般来说,城市生态系统是由公园、河流、森林、农田、果园苗圃、行道树、广场、屋顶花园和立体绿化等要素构成的 , 是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共同组成的网络结构[3] 。本文重点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的类型与内涵,并探讨了其在评价和维持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城市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中的重要性 。
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与内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开始成为一个科学术语,并且成为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Springer-Verlag首次使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Service”一词,并列出了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环境服务”功能,包括害虫控制、昆虫传粉、渔业、土壤形成、水土保持、气候调节、洪水控制、物质循环与大气组成等方面 。稍后,在1981年 , 著名生态学家Ehrilship与 Holdren论述了生态系统在土壤肥力与基因库维持中的作用 , 并系统地讨论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会怎样影响生态服务功能,以及能否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替代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等问题[4]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一词很快地为生态学家所接受 。
1997年Daily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定义为: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并认为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品、医药及其他生产生活资料,还创造与维持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形成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5] 。
2.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类型划分
1997年Robert Costanza等[6]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和自然资本”,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 。Costanza等将全球生态系统类型划分为海洋、森林、草原、湿地、水面、荒漠、农田、城市等16个大类26个小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为气候调节、水调控、水土流失控制、物质循环、污染净化、文化娱乐价值等17种功能 。以上17种服务功能类型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大方面:即生产和生活方面(见图1) 。
Costanza等通过测算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体现的自然资本价值 , 得到如下基本结论:整个生物圈每年产生的价值平均最少为33万亿美元,为全球GNP的1.8倍 。这种价值构成全球社会经济价值的一部分 。有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结构分析可参考宗跃光等[7]的研究 。
3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3.1 城市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特点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物体和它们周围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综合体 。而城市是在人类不断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实际上,与真正的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发展快、能量及水等资源利用效率低、区域性强、人为因素多等特征,因此并非发展成熟的自然生态系统 。著名生态学家Odum[1]在1971年就曾提出“城市可以看作是生物圈的寄生虫” 。
在生态系统中最易混淆的就是不同生态系统之间边界的划分 。城市生态系统也是如此,它既可能被看作是一个统一的大生态系统,又可能被分割为几个独立的小生态系统,如公园和湖 。在具体研究中,可根据城市的大小、发达程度和其所处的气候、地理条件等地域特征进行相应的城市生态系统分类 。Per Bound等[1]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市具有大面积水域和绿地的特点,将城市生态系统分为以下7类:行道树、草坪/公园、城市森林、耕地、湿地、湖/海和溪流 。行道树即沿街树,经常由硬化路面所包围环绕;草坪/公园指那些由草、大树和其他植被混合而成的需要管理的绿色区域,包括操场和高尔夫球场在内;城市森林是指比公园树林覆盖度更大的需要少量管理的区域;耕地和花园可种植和提供各类食物和花卉;湿地由各类沼泽和低湿地区组成,在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中贡献最大;湖/海指那些大面积的开阔水域;溪流是那些流动的水体的总称 。以上分类系统几乎囊括了城市中出现的所有自然生态系统 , 因此可适合于任何城市 。城市中其他地区(垃圾场或废荒地、广场等)也可能含有一定的植物与动物群落 , 但这些系统完全可以包含在上述7类中,只是可根据研究区域的具体特征及城市本身的特点在具体工作中加以重点考虑 。例如,在我国河北省石家庄市空气达标方案研究中,结合规划目标和石家庄市自身特点,除以上7类外,还增加了干河道、护岸树2类 。
3.2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及类型
从图1可以看出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可包括有机质的合成与生产、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持、调节气候、营养物质贮存与循环、土壤肥力的更新与维持、环境净化与有害有毒物质的降解、植物花粉的传播与种子的扩散、有害生物的控制、减轻自然灾害等许多方面 。而在城市生命支持系统中,以下6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至关重要:净化空气(大气调节)、调节城市小气候、减低噪声污染、降雨与径流的调节、废水处理(废物处理)和文化娱乐价值 。
3.2.1 净化空气
由于工业生产、交通和供暖所导致的空气污染,是城市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尤其是那些位置低洼、污染物不易扩散、清洁生产技术不发达的城市 。众所周知,植被可以吸收大气污染物,具有明显的减轻大气污染、净化空气的作用,但其净化程度取决于城市当地的条件[8] 。植被净化空气最初是从叶片对空气中污染物和颗粒物的过滤开始的,其次才进行吸收 。过滤能力随叶片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树木的净化能力要高于草地与灌木 。针叶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而且冬季空气污染最严重时针叶树叶不脱落,因此针叶树比落叶树的过滤能力更强 。但是,针叶树对大气中污染物却较为敏感 , 而阔叶树对硫化物SOx(如SO2)、氮氧化物(NOx)、卤化物等污染物的吸收力很强[1] 。因此,行道树、公园、城市森林等的结构以种植针、阔混合林时效果最好,植被比水或空旷地有更强的净化空气能力 。植被的布局和结构也会影响净化能力,过于密集的植被又会引起大气紊流 。Bernazky曾报道 , 在公园中空气污染物近85%被过滤吸收,而林荫道上只有70% 。据统计,100hm2的混合林每年可从空气中移走15 t颗粒物,而同等条件下纯云杉林可达30~40 t之多[1] 。可见,在城市各类生态规划中必须注意植被种类的搭配、区域的布局、结构的配置等问题 。
3.2.2 调节城市小气候
城市会影响所在地区的气候甚至气象 。据有关研究统计[9],我国广东省广州市区与周边郊区相比,气温高出7.2℃,空气湿度则低于郊区,风向和风速也由于市内建筑、道路等原因发生很大改变 。此类城市热岛效应,正是由于城市内存在大面积的吸热表面(硬化路面、建筑物等),以及大量使用能源而引起的 。
城市内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均有助于热岛效应的缓减 。水环境不论冬季还是夏季都可减少温度偏差 。植被对此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1株成年大树每天就可蒸发近450 L水,这些水需消耗1000 MJ的热量才可自然蒸发出来[1] 。因此,城市树木可明显降低城市夏季温度 。通过夏季遮荫、冬季减小风速,植被还可减少能源使用,改善空气质量 。有关资料表明,就供暖和降温所耗能源费用而言,美国芝加哥市区每增加10%的森林覆盖率,每一居民单元每年就可减少50~90美元 。而且,树木长远效益的现值估价大约为其费用现值估价的2倍之多[6] 。
3.2.3 降低噪声污染
交通、机械等原因造成的噪声问题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健康 。据估计,消除噪声所需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2%~2% 。瑞士对此制订的长远目标是:噪声最高值在市区外为55 db,市区内为30 db 。
影响噪声强度有2个因素:首先是噪声源距离,每增加1倍距离可降低噪声3db;其次是地面特性,据研究表明,柔软的草坪比水泥步行街的噪声低3 db;同时 , 其他植被也可降低噪声:不小于5 m宽的密集灌木林可降低噪声2 db,而50 m宽的森林可降低噪声3~6 db;100 m宽的密集植被仅可降低噪声1~2 db[1] 。
虽然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噪声 , 比如加设隔声墙或隔声玻璃,但玻璃仅限于室内,而隔声墙又会影响城市景观,因此最佳方式是进行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加强绿化建设 。
3.2.4 调节降雨与径流
表面覆有水泥、柏油等的基础建筑物,由于表面密实、坚硬,使大部分降水汇成地面径流,且由于携带市区污水而使水质发生恶化 。而植被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 。植被根系深入土壤 , 使土壤具有更强的渗透性,根系吸收水分后植物叶片以蒸腾的方式将水分释放到空气中,增加了大气湿度 , 从而调节降雨和径流;植被还能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洪水危害 。研究表明,有植被的地段仅有5%~15%的雨水流失,其余的或蒸发或渗透到地面;相反,无植被的地段60%的雨水流入了暴雨污水沟[1] 。据Andrew F,Seidl等[10]对巴西Pantanal地区的研究表明,此类调节功能价值占生态系统功能总价值的30.07% 。因此,对地理条件处于有暴发洪水危险、自然条件又较差的城市,植树造林的环境效益会更加显著 。
3.2.5 废水处理
城市废水处理量极大 , 例如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废水处理企业每年处理近1.5亿m3废水[1],花费很大 。而且废水处理中所产生的营养物质,又会引起周围水域生态系统的富营养化问题 。由于湿地内生物可吸收大量营养物质,并且可减慢污水流速,使颗粒物质沉淀于底部,近96%的氮和97%的磷可滞留于湿地内 。这样,既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又减少了废水处理的费用 。
在全球范围内,各种不同湿地已被用来处理大量不同的废水,并且取得很显著的效果 。根据白晓慧等[11]的研究结果表明,2种人工湿地均可有效去除SS和BOD5,并且也可有效去除氮、磷,出水可达Ⅲ类水域(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的水质标准要求 。据统计,通过湿地恢复削减单位氮的费用只有2.5~7.5美元,而通过废水处理厂所需费用却达4.125~43.75美元[1] 。这些数据并不包括湿地的其他效益,例如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 。因此,湿地在全球水循环系统中有着重要作用,具有“地球之肾”的美称[12] 。
3.2.6 文化娱乐、社会价值
密集的人口环境、紧张的生活节奏使人们几乎没有时间和空间去休息和娱乐,人们觉得离自然越来越远 。人只有在大自然中,头脑才能更为灵活,思维才能更为敏捷 , 压抑才能减轻 , 心理、生理病态和创伤才能愈合和康复 。而且,绿色空间对于人类心理学研究十分重要,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对不同环境下人们对压力的反应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暴露于自然环境下压力水平会迅速下降,而在城市环境下压力水平很高 , 甚至有不断升高的趋势 。对医院病人的研究也表明,居住于面向花园的病房中的病人比居住于病房面向建筑物的病房中的病人恢复速度快10%,所需强烈镇痛药也减少了50%[1] 。绿色环境可增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 改善生存质量 。除植物以外,城市内出现的动物区系如鸟和鱼 , 也可以给人们带来可观的美学、文化价值 。此外,生态系统还可以改善城市景观 , 而且某些生态系统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城市生态系统的某些植物(如地衣)具有指示、监测城市环境质量的功能 。从Costanza等[6]的研究结果可知,以上两部分占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的10% 。
4 结语
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各种不同的服务功能,所有服务功能都同步进行 。从表1中可以看出,所有生态系统均有助于气候的调节 , 并可提供文化娱乐价值 。湿地在各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都起到作用,而且在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统计中占首位 。
表1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统计[1]
林荫树 草坪/公园 森林 耕地 湿地 溪流 湖海
净化空气





小气候调节







削减噪声





调节径流




废水处理

娱乐文化价值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特征,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城市化的特征有哪些】在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分析中,必须仔细考虑各类生态系统的区域配置和各类服务功能的结合 。在此基础上,利用生态规划、生态设计和生态管理技术,将单一的生物、物理、经济环节和社会环节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有强大生命力的城市生态系统 , 并利用法律手段来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与能源,加强城市系统的生存适应能力、生产进化能力和生态整合能力,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只有这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才可能实现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