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干什么的,重阳节都干什么事情

1、重阳节都干什么事情1、登高辞青,赏秋色粼粼 。
重阳节后,逐渐进入深秋,天气逐渐寒凉 。庄稼归仓,大地苍茫,植物的叶片开始变成金黄,青草色变得越来越少,是时候向陪伴我们大半年的青色草木道别 。因此 , 就有个“辞青”的说法 。
深秋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站在高处,眺望良渚大地,看云卷云舒 , 树木一岁一枯荣,感受秋日的凉爽 。无论是高山、高楼还是高台,皆可登高祈福、望远赏秋 。
2、赏菊饮菊酒
菊花凌霜不屈,被视为长寿之花 , 故重阳节一直都有赏花的习俗 。宋神宗元丰四年的重阳节,苏轼与徐君猷等人登高赏菊、饮酒作诗:“尘世难逢开口笑 , 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
“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 , 菊花酒被看作是重阳必饮、驱灾祈福的“吉祥酒” 。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中有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 , 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
3、吃重阳糕
中国人讲究重阳节敬老 , 登高以避灾 。而“糕”与“高”同音,有步步高升的含义,因此重阳糕是重阳节最重要的食物之一 。
北方的重阳糕一般是发面花果蒸糕,也叫发糕 。是用面粉发酵 , 加入各种花果,如红枣、果仁、蜜饯、红丝、绿丝等然后蒸熟的一种面糕,松甜软糯 。
此外,民间还流传民谣“中秋刚过了 , 又为重阳忙,巧巧花花糕,只为女想娘”,意思是在重阳节,已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送重阳糕 , 这一习俗,至今还在有些地方流传 。
4、佩茱萸
佩茱萸·簪菊花,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 。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 。茱萸雅号“辟邪翁” , 菊花又名“延寿客” 。
茱萸,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 。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 。
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佳节又重阳,远方的亲人登高远眺,神清气爽,身上插满茱萸,虔诚的许愿祈福,才发现少了一个人,而这个人就是王维自己 。此刻的茱萸不仅寓意着辟邪,也寄托着游人对故乡的思念 。

重阳节是干什么的,重阳节都干什么事情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九九重阳节是干嘛的九九重阳节是敬老 , 祭祀的节日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
重阳节与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祭祖是主要节日做节的一大主题 。中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农业文明,是极其重视祖先经验的一种文明形态 。
重阳节的历史演变 。
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及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 。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 。重阳节历史悠久,起始于远古 。古时南北风俗各异,春秋前,各地习俗活动尚未融合流传,重阳节习俗活动鲜见于中原文献记载 。
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吕氏春秋》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 。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不断延展丰富 。
重阳节是干什么的,重阳节都干什么事情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重阳节是什么节日?都做什么?    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其传统习俗有登高、插茱萸、赏菊花、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所以 , 重阳节又叫重九节、赏菊节、登高节 。
    重阳节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 也就是赋予了尊老敬老的新习俗,而且我国还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所以,重阳节又是敬老节、老人节 。
一、传统节日
    1.节日时间: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因为是农历九月初九两个“九”相重复,所以古人把这一天称为“重九”;又因为《易经》中把单数称为阳数,而9是最大的阳数,所以,“重九”又叫做“重阳” 。
    2.传统习俗: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是登高、插茱萸、赏菊花、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 。
    3.节日来源:据南朝道士吴均的《续齐谐志》记载,东汉桓景随费长房游学数年,一日,费长房突然告诉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有灾,赶快回去,叫家人各做绛色的纱囊,囊中装上茱萸 , 系在手臂上 , 登上高山 , 饮菊花酒 , 灾祸可消 。”桓景日夜兼程赶回家 , 吩咐家人照此办理 , 才避免了灾祸 。从此 , 民间相沿成俗,而且传入帝王家 。明清时代,每逢重阳,皇帝还率领后妃,亲至万寿山登高 。重阳节的翌日叫“小重阳”,据《岁时杂记》:“都城士庶,多于重九后一日再集宴赏,号‘小重阳’ 。”这是节日余兴 。
茱萸是一种香草,据周处《风土记》记载,佩插茱萸的目的是祛邪避灾 。而饮菊花酒则是为了延年 。唐人有诗:“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 。”故重阳节又有“登高会”“茱萸会”“菊花会”等名称 。
    4.重阳节诗:
    古代,文人墨客在重阳节这一天,喜爱赏菊吟诗,留下了许多吟咏重阳节的诗歌 。下面主要列举唐代的诗歌: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
二、赋予新意
    1.重阳节也是老人节:我国的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人节,也就是全民敬老新节 。1989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传统节日被注入了新的内容 。每年此日,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就成节日的主旋律 。2013年7月1日起施行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这就使农历九月初九成为我国法定的老人节 。
    2.何以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一是因为登高的“高”含有“高寿”的意思,而且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二是“九九”的谐音是“久久”,也就是有长久、长寿之意 。因此,在人们在这一天会举办敬老宴,祝福老人们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敬老活动,后来逐步明确了这一天为“老人节” 。
    随着传统习俗的逐步淡化,新的敬老习俗逐步形成 。因此,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主题一般就被定位为“敬老”,这一天也就成了“敬老日” 。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 。古时季秋有丰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动 。《吕氏春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 , 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
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
在重阳节人们要干什么

 在重阳节人们要干什么
登高远眺
重阳节,也叫做登高节 。由此可见登高远眺活动是重阳节必须进行的活动,也就是说在这一天里面你登高山眺望远景了,那才算是过了重阳节 。这点住在城市里面的人们应该利用这个时机好好外出登山,一来锻炼身体,以景养情,二来过一个真正意义的重阳节 。
佩茱萸
茱萸微毒 , 有除虫作用 。重阳节佩茱萸和端午节佩菖蒲的作用相似,都是在于除虫防蛀 。重阳节后被称为:十月小阳春,小阳春的意思是说重阳节后天气有一阵回暖;重阳节前降雨多、天气潮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配茱萸可以防虫 。
赏菊
农历九月是菊花盛放的季节,所以,农历九月又称菊月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菊花寓意着长寿 , 与重阳节的尊老内涵不谋而合,而且重阳节历来有赏菊的习俗,每年的重阳节各大省会城市均有大小菊花展 , 三国魏晋时期,重阳节还有聚会、饮酒、赏菊赋诗的习俗 。
重阳节
重阳节是干什么的,重阳节都干什么事情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重阳节要干什么重阳节一般会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 , 所以又称菊花节 。农历九月俗称菊花,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
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 , 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
重阳节的传说
重阳节与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也被附会上一个神话传说作为登高习俗“起源” 。该传说是梁朝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 。宜急去 , 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 , 此祸可除 。
景如言,齐家登山 。夕还 , 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 。”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受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神话故事的影响,一些地方的人们认为重阳是个凶的日子,于是为了镇压凶气、战胜凶气,重阳节的的主要仪式活动就是登高,其它的都属于附加活动 。

重阳节是干什么的,重阳节都干什么事情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重阳节是干什么问题一:重阳节一般都要干什么?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 。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 , 因此称为“重阳” 。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 。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 。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 。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 。这一年 , 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 。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 。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 。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 。桓景早起晚睡 , 披星戴月 , 不分昼夜地练开了 。转眼又是一年 , 那天桓景正在练剑 , 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 。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 。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仙翁说罢,用手一指,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 。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 。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 。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 。九月九那天 , 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 。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 , 不染瘟疫之疾 。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 , 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
不大一会儿 , 只听汝河怒吼 , 怪风旋起 。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 。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 , 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 。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 。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 。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 。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 , 拔腿就跑 。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 。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 , 子传孙 , 一直传到现在 。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
重阳节已近晚秋,大气凉爽,空气清新 , 能见度高,这大概也是人们选择登高远眺的原因吧!
重阳节的习俗很多 , 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情趣盎然 。登高
在古代 , 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 , 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 , 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 , 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 , 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 , 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
问题二:重阳节干什么的?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也是老人节 ,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老年人在家也不上班,没有被纳入法定假期,所以不放假 。可以登高、上坟祭祖、赏菊、吃糍粑、重阳糕、焙果、饮菊花酒、佩茱萸・簪菊花 。在家陪老人 , 或带老人外出玩 。
问题三:重阳节人们都干什么?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也是老人节,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老年人在家也不上班,没有被纳入法定假期,所以不放假 。可以登高、上坟祭祖、赏菊、吃糍粑、重阳糕、焙果、饮菊花酒、佩茱萸・簪菊花 。在家陪老人 , 或带老人外出玩 。
问题四:重阳节要做什么?1.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起源荒诞,随着岁月的流逝,迷信的色彩已逐渐淡?。歉咭巡辉偈俏硕惚茉帜眩?而成为人们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之一 。九月九日 , 正是秋高气爽、山青云淡的时节 。此时登高远眺,使人心旷神怡,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如今有许多地方都在这期间举行登山会 。
重阳节前后,北京西山的几十万棵黄栌变成一片徘红,将西山装点得分外美丽 , 别有风情 。漫山遍野,犹似披上了一件红色的盛装 。几个亲朋好友,三五结伴同登西山看红叶已成为北京人秋季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
2.赏菊
九月初九 , 也正是菊黄蟹肥时 。菊花一团团、一簇簇,竞相开放 , 千姿百态,非常逗人喜爱 。人们喜爱的不仅仅是她美丽的容颜,更值得称赞的还是菊花刚强的气质 。在深秋的冷风中,唯有菊花争奇斗艳,使秋日多了生气,多了艳丽的色彩 。也正因如此,赏菊的风俗一直保留下来 。在萧瑟的深秋,一些地方的公园里还举办菊花会、菊展,那一派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情景,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
3.饮菊花酒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由屈原的《离骚》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吃菊花的风俗早在战国时就已有了 。后来,饮菊花酒又被附会上神话色彩,说饮菊花酒可以躲避灾难 。菊花在秋日冷霜中开放 , 气味芬芳 。人们认为它是延年益寿的佳品 。在菊花含苞待放的时候,人们便将花蕾茎叶一起采摘下来,和黍米一起酿制 , 等到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阳节的时候才开坛饮用 。
4.插茱萸
插茱萸的习俗起源很早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 , 是一种药用植物,有益于内脏 。晋朝的时候,人们就已认识到它的药用价值 , 并开始种植 。重阳时节,人们折下茱萸插在头上,据说这样可以抵御寒冷 , 躲避灾难 。此时茱萸的作用已被夸大,成为驱邪的神物 。宋朝的时候,人们还给茱萸和菊花起了两个雅称,称茱萸为“避邪翁”,叫菊花为“延寿客” 。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
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真实地描述了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习俗,也表达了诗人渴望重阳节阖家团圆的愿望 。宋朝以后,插茱萸的风俗逐渐淡薄 。茱萸已不再被视为神物,仅仅是作为药材使用了 。现在这一风俗已很少见了 。
5.吃重阳糕
重阳糕是重阳节的应时食品,就如同元宵节吃元宵,中秋节吃月饼一样 。重阳糕是用面粉加上枣、栗子或其它干果蒸制成的 , 上面插有小彩旗 。明清的时候,人们吃重阳糕颇有讲究 , 还伴有一个小小的礼节 。在九月初九这日清晨,长辈们将重阳糕切成薄片,放在未成年子女的额头上,口中还祝福道:“愿我的孩子事事皆高 。”这是取“糕”与“高”同音,表达了人们对儿女的殷切祝福 。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天 , 登高吃糕,也就象征着未来的日子步步皆高 。
问题五:重阳节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15分 重俯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 , 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 , 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 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 。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
问题六:九九重阳节是干什么的重阳节又叫敬老节 。一般都是登山,放孔明灯!
问题七:九九重阳节都有那些习俗要干些什么 30分 出游踏秋赏菊 喝菊花酒 其实和踏春的感觉差不多
【重阳节是干什么的,重阳节都干什么事情】问题八:重阳节到底是什么节日?到底是在干什么? 20分 重阳节 , 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 , 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
更多重阳节资料:baike.baidu/view/2572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