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警惕这些睡眠误区 如何才能睡个好觉

世界睡眠日警惕这些睡眠误区
睡眠误区
误区一:睡前玩手机 。手机、电脑等设备的LED屏所发出的蓝光会减少褪黑素的分泌,影响昼夜节律系统,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入睡延迟和睡眠周期紊乱 。
误区二:喝酒助眠 。虽然喝酒以后可以出现促进入睡的假象,但是喝酒以后入睡通常是浅睡眠,而不是深睡眠 。其实,饮酒不仅不能改善睡眠,还可能不慎养成嗜酒的坏习惯 。
误区三:提前准备“酝酿” 。有的人认为要想睡个好觉,需要比平时提前睡,实际上,这样做反倒容易失眠 。人们睡不着的时候,会做一些与睡眠无关的事情,越来越精神,即便是躺着“数羊”的助眠效果也不明显 。
误区四:白天或周末“补觉” 。人们通常认为前一天熬夜没睡好,第二天可以多睡弥补 。其实,延迟起床时间来补偿睡眠,会形成习惯性晚睡晚起的恶性循环 。休息日睡懒觉,会打破平时形成的睡眠节律,并不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
误区五:打呼噜“睡得香” 。许多人认为打呼噜是睡得香,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打鼾非但不是高质量睡眠的表现,严重的打鼾还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对身体多个器官功能造成损害 。应该提高对打鼾的认识,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避免打鼾由良性阶段进入到恶性阶段 。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饮食避免肥胖,戒烟戒酒,增加运动 。睡觉时,可采用侧卧姿势缓解打鼾 。
如何才能睡个好觉?
睡眠
好的睡眠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和保持,如何建立和保持一个高质量的睡眠呢?每个人的健康状况不同,对睡眠时间和质量的需求有异,但有一些共同的基本规律 。
首先,充足的睡眠时间是好睡眠的根本基础 。虽然人类不同的年龄阶段对睡眠时间的需求不同,但长期过度压缩睡眠时间,对健康的危害无异于慢性自杀 。所以睡眠的时间必须足够,而且这个“足够”是指良好入睡的时间 。上床而长时间不能入睡是不能计入“入睡时间”的 。
其次,保证相对固定的生物钟 。建议最佳情况是晚上10:30—11:00上床,早上5:30—6:00起床,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调整,最重要的是作息时间要相对固定,养成良好的睡眠节律 。
第三,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卧室布置舒适、简洁,床具、卧具选择体感舒适的材质,卧室内空气流通好,温湿度适宜,灯光不宜太亮、太刺激,柔和、偏暗的灯光会促进睡眠 。
第四,保持好心情 。噩梦常常是白天紧张、焦虑、愤怒、压抑、嫉妒等各种负性情绪在人类的睡眠中的反映,是好睡眠的无形杀手 。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持续不良的梦境必然会影响睡眠中机体疲劳的消除,导致早起醒后的精神状态不良 。
第五,规律锻炼 。白天有规律的运动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减少睡眠问题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鼓励每周进行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或者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身体活动 。晚上建议睡前两小时内不要锻炼 。中老年人宜选择中等以下强度的运动 。
第六,注意午睡时间 。30分钟的午睡可以提高工作质量 。但午睡时间过长,会影响夜间睡眠驱动力 。
睡眠不足危害:
睡眠不足
使人愚钝
睡眠对于一个人的思维和学习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缺乏睡眠从多方面影响着人的认识过程 。首先,睡眠不足可损害人的注意力,警觉性,专注性,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可导致你的学习效率变低 。
其次,在夜间,每段睡眠周期都在大脑中发挥着“巩固”记忆的作用 。但如果你睡眠不足,在白天的时候,你也许根本记不住你所学到的,所经历过的事情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