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心理学:真正值得深交的,是那些“晚熟”的人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本性善良的人 , 都晚熟——莫言 。
“晚熟” , 在汉语语境当中指的是成熟比较晚 , 最早被应用于描述植物、粮食等 , 如《礼记·月令》:“行春令 , 则五谷晚熟 , 百螣时起 , 其国乃饥 。 ”
之后被引申至形容人的生理及心理状态上 , 指的是个体成熟比常人晚一些 。
【心理学|心理学:真正值得深交的,是那些“晚熟”的人】于是这种与“早熟”相对的描述 , 使得人们对于“晚熟”的状态有了一种刻板印象:晚熟的人往往都比较不易相处 , 因为许多事情对方都不理解 。

心理学|心理学:真正值得深交的,是那些“晚熟”的人
本文图片

那么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晚熟”状态的成因
知其然 , 应知其所以然 。 无论“晚熟”究竟好还是不好 , 我们应当去思考一下 , 为什么人会显得“晚熟” 。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 成熟指的是个体在生理、心理上以不同速度和形式发展 , 并经历若干阶段达到完备状态的全过程 。
所以伴随着个体由幼年到青年、中年、老年等的过程 , 其心理也会产生幼稚、成熟、淡然等状态 。

心理学|心理学:真正值得深交的,是那些“晚熟”的人
本文图片

然而对于大多数个体而言 , 这些转变的过程并不一定会是同步的 , 那么在某些情况下 , 个体便会表现出诸如“早熟”、“晚熟”等外在状态 。
比如说对于某些个体而言 , 其生长的物质环境比较艰苦 , 对于其要求比较多 , 于是在许多的磨炼之下 , 他们的心理状态会优于常人 。
相反 , 对于那些成长的物质、精神环境相对出众 , 不需要为了种种世俗而烦心的个体而言 , 他们很少接触到一些磨难 , 自然会在年龄增长之后 , 不得不面对某些历练之时表现的有些“稚嫩” 。

心理学|心理学:真正值得深交的,是那些“晚熟”的人
本文图片

这也就是“早熟”、“晚熟”会存在的大致原因 , 当然 , 这些都是自然的成因 , 还有某些人为的成因 。
有的家庭之中 , 父母的教育质量较高、自幼就循序渐进地去引导个体接受世事、同时又能够提供稳定情感依托 , 那么在这样环境中这样起来的个体无疑会十分成熟 。
相反 , 在一些过度溺爱的环境当中成长起来的个体 , 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与心理状态 , “晚熟”也是一种难以避免的情况 。
“晚熟”一定是消极的吗?

心理学|心理学:真正值得深交的,是那些“晚熟”的人
本文图片

就像是上文当中所说的 , 既然“成熟”是一种相对的状态 , 那么是否就意味着“晚熟”的人就一定难以相处呢?
答案是否定的 。 上文当中的叙述 , 是出于大多数情况下的个体状态 , 如果没有意外 , 那么个体的人生会是这样发展的 。
然而 , “晚熟”也并不是一件坏事——当他们不知如何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 , 其实也意味着他们不会在行动之前进行某些利益的权衡 。
1.“晚熟”的人行事单纯
所谓“善良” , 指的是心地纯洁 , 纯真温厚 , 没有恶意 , 和善 , 心地善良 。

心理学|心理学:真正值得深交的,是那些“晚熟”的人
本文图片

我们知道 , 当一个人过多地经历世事 , 对于各种行为与诸多事情的应对准则便会形成一种固有的观念 。
举个简单的例子 , 在某些地区之中 , “人情关系”的准则几乎会成为行事的主导 , 许多人在做事情之前都会考虑“送礼”、“找熟人”等方法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