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 摆脱“内耗型人格”,把精力用在对的地方( 三 )


伴随这种不断尝试又不断放弃的恶性循环,斯蒂芬越努力越沮丧 。
直到有一天,他对自己说:
“每天只做1个俯卧撑,我不信连这个都坚持不下来 。”
就这样,他从每天做1个俯卧撑开始坚持 。
一周后,他开始每天坚持做2个俯卧撑 。
他慢慢增加锻炼的数量和种类,虽然每天运动量很少,但坚持锻炼已内化为生活的一部分 。
三年后,他终于养成每天锻炼半小时的习惯,并拥有了梦想中的身材 。
他在畅销书《微习惯》中写道:
“真正让我们焦虑的,不是太过迟缓的行动,而是那些宏大到我们只敢畅想的目标 。”
如果说内耗的根源,在于理想的丰满,与现实的骨感 。
那么正确的行动,就是找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轨迹 。
把事看远,把心放宽,一步一步慢慢来,剩下的就全部交给时间 。

人格 摆脱“内耗型人格”,把精力用在对的地方
文章图片
2、做事把情绪导向转变为目标导向
作家于德志说:
“我们太容易焦虑,认为有太多事情没有完成,却不愿停下来思考,这些未尽的事业中,哪些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哪些只是受驱于稍纵即逝的情绪 。”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到这样或那样的负面情绪 。
如果对这些情绪表现得过于敏感,进而产生对生活的完美主义,就会让自己不堪重负 。
《反内耗:如何化解我们内心的冲突》中介绍过一个方法:
写下生活中,最让你感到不如意的10件事 。
然后考虑,如果这些事能够如愿,将会给你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
是更多的工作机会,全新的环境与人际关系,还仅仅是别人一句“你真厉害”带来的满足感?
值得长期投入时间与精力的事情,能够带来人生一系列的改变,而不是为了情绪的间歇性宣泄 。
真正厉害的人,早已用目标导向取代情绪导向 。
他们专注那些能够改变的事情,看淡那些不能或者不必改变的事,不断从自我实现中获得正向反馈,逐步走出内耗型人格的阴影 。
作家刘方同说: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一段内外交困的煎熬期 。这段时期漫长得仿佛没有终点,如果挺不过,便是你的无底洞;但是挺过了,那就是你的成年礼 。”
内耗型人格,不是朝夕间就能摆脱的 。
可当你开始接纳自己、内观自己,改变自己,一段时间后你将发现堆积内心的压力正在不断释放 。
那些萦绕心底的质疑,会在你允许自己不完美时消散;
那些求而不得的怨抑,会在你着手去行动时得到缓释 。
往后余生,别再与自己较劲,同岁月和解,任旁人说笑 。
点个【在看】,愿我们都能走出内耗的阴霾,活出想要的人生 。
【人格 摆脱“内耗型人格”,把精力用在对的地方】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