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和朗诵的区别,“朗读”与“演讲”有什么区别?

1、“朗读”与“演讲”有什么区别?1、语体的区别:\r\n演讲与朗诵,是两种不同的口头表达样式或者说不同的表达语体 。\r\n演讲是口头知识性语体或政论语体,是论述社会政治问题、政治事件、社会文化现象、社会道德等的评论性语体 。语言上多用陈述句、祈使句、复句 。\r\n朗诵是口头文艺语体 。是虚构和想象中的情境和情感的再现和表现 。\r\n\r\n2、目的、功用的区别:\r\n演讲是社会政治、经济、道德、教育领域活动的需要 。是用语言说服听众接受一定的观念、思想,“是说听众认识真实的情况”(伊索克拉底语),演讲是为了让听众信服你阐述的道理 。改变或形成受众的态度、激发受众的行动欲望 。\r\n朗诵是艺术审美活动的需要 。朗诵目的是带给受众艺术欣赏 。主要以形象性、抒情性、美感性为其基本特征 。\r\n\r\n3、受众期待的区别:\r\n演讲接受过程中,受众心理是对演讲者所说的内容“真实”“对演讲者表现的“真诚”的期待 。\r\n朗诵接受过程中 。受众心理是对朗诵内容形式的“审美的”、“趣味”的期待 。\r\n这种受众期待的差异,规范着表达者的感觉、思维、和表达 。所以,演讲追求生活或逻辑的真实或真实感,朗诵则允许和需要想象和虚构 。\r\n\r\n4、身份和身份感区别:\r\n演讲的表达是非表演性的,演讲不能扮演角色,演讲过程中只有一个自我,演讲者自己永远是自己,即使是演讲中在学某一角色行为或说角色的语言 , 也是在以“我”即演讲者的身份在“学”其样子或转述角色语言 。\r\n朗诵是表演:扮演角色 , 第二自我 。不管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主张演员与角色合一 。是在还是布莱希特“间离方法”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要高于角色 , 驾驭角色,表演角色 。朗诵是为作品感动 , 进入角色、抒发角色的感情 , 进而感染受众 。\r\n\r\n5、表达者状态区别:\r\n演讲人是在自己的身份中,始终在思考、在与受众直接交流 。\r\n朗诵者扮成角色 。在角色的身份、角色性格和行为中,抒情、思考、自语、注视等 。艺术感情境感\r\n\r\n6、思维方式的差别:\r\n演讲主导思维是逻辑思维 。\r\n朗诵主导思维是形象思维 。\r\n虽然朗诵也有逻辑思维的因素,演讲也有形象思维的因素 。\r\n\r\n7、表达情境感的区别:\r\n演讲的情境感,主要是在现场的情境中 。\r\n朗诵的情境感,主要是在作品的情境中 。\r\n\r\n8、对象感的区别:\r\n演讲者直接和现场受众直接交流 。时刻要对受众说的感觉 。演讲者需要心中时刻有受众 。\r\n朗诵者以角色的身份和观众间接交流 。而且这种交流只有在一种“告诉”情境中才需要 。更多的时候,朗诵者需要忘记受众,心中只有作品情境和语言 。\r\n\r\n9、字音处理上的区别:从语言表达上区别朗诵和演讲,最根本看字音:字尾后的拖音即靠音的波形“靠音“形象的说就是字尾后便又有尾巴 。(所谓“靠音“请参考十三辙开声法的解释) 。演讲的靠音相对来说是直线型的,一拐弯就是朗诵腔了 。朗诵的靠音是曲线型的,带拐弯的 。所以,相对来说朗诵更具有音乐感和咏唱性 。\r\n\r\n10停连处理的区别:演讲的停连以语意停顿、语法停顿为主,而朗诵则以情感停顿、乐律停顿为主 。相对来说,在语句的整散关系上 , 朗诵要比演讲变化更多更大 。\r\n\r\n11、重音处理的区别:演讲的重音以语意重音、语法重音为主,而朗诵则以情感重音、乐感重音为主 。\r\n靠音 。在唱字的拖长音时 , 必须使用“形似音”,它能制约字的归音无法扣死,保证字的归音能强,能弱,运用自如 。它可以使演员的境界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形似音”在汉字当中也是一个字,如果在唱词当中出现“形似音”的字时 , 那它的“形似音”就是本字的归音 , 也就是“闭声字” 。因为,它能使“开声字”不至于跑掉,起着扣着“开声字”的作用 。因为“形似音”都是“开声字” , 而本字归音是“闭声字” , “形似音”是“开声字”,喉部处于开声状态是松弛的,字音易跑,本字归音喉部处于“关闭式”容易扣死 , 所以在演唱时,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的,谁也离不开谁 。无论中国的戏曲,歌曲 , 还是外国歌曲,谁也离不开“靠音字”和“形似音”,如果你把“形似音”真正搞通,就是不懂外语 , 你也能清楚的辨别出演唱者的声音是否通,不管哪个国家的戏曲或歌曲,都是以声音为主的,他们发出来的声音按中国的十三道辙来套用 , 完全可以把他们的声音按十三道辙清楚,准确的归类,那他的声音好坏也就明显可见了(这仅指“形似音”而言) 。\r\n“形似音”是汉字归音的“靠音字”与十三道辙是紧密联系的 , “靠音字”和“形似音”是没有国界的,虽然国际上语言文字各异,但就发出来的音韵世界上全是一样的 , 哪国没有阿音,依音等等 。
演讲的很多句子较为直接,简短精悍 。
朗读是为了抒情美观,动听吸引观众 。

演讲和朗诵的区别,“朗读”与“演讲”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详细概括出朗诵和演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演讲讲究气势和分度,朗诵要求情感合适,要求有感情的读,而演讲要求是说服力 , 是压倒对方的气势
演讲的本质 什么是演讲?是以宣传鼓动为目的,带艺术性的严肃的社会实践活动 。要求演讲者面对听众,以有声语言为主要表达形式,以态势语言为辅助形式,系统、鲜明的阐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演讲与朗诵的范畴不同,…
演讲与表演性朗诵的区别:
首先是选题上的区别 。演讲的选题一定要与社会热点、社会重大问题结合在一起 。
第二是体裁上的区别 。朗诵可以是诗歌,可以是话剧、电影片断,可以是散文 。
第三是即兴上的区别 。演讲有即兴演讲,而朗诵通常都是现成的、早已有人写好的作品 。
第四后是音乐上的区别,朗诵可以配乐 , 甚至还可以配舞 , 而演讲不可能 。
第五就是艺术性上的区别 , 演讲可以不考虑艺术性,而朗诵必须要显示艺术性 。
姐姐好!
你提的问题我仔细想了想,相同之处我认为,
第一,从活动的角色看,无论是朗诵者还是演讲者 , 他们都是表演者 。
第二,从手法上看,他们使用的共同手法都是“煽情” 。
第三、从目的看,二者都是为了吸引听众、感动听众 。
不同之处我认为:
*从内容看 , 朗诵文章更具想象力,诗情画意,以情以景感人;演讲文章则更倾向于逻辑思维 , 用雄辩的事实说明一个看法一个观点,环环紧扣,入情入理,让人折服 。
*从感受看,朗诵带给人的是享受 , 演讲则给人的是启示,是觉悟、是警醒 。
*从人物的分类看,朗诵者大多是艺术家,演讲者主要是政治家 。
【演讲和朗诵的区别,“朗读”与“演讲”有什么区别?】
演讲和朗诵的区别,“朗读”与“演讲”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讲故事和演讲、朗诵有什么区别?(1)表达语体及特点不同
演讲是论述社会的政治问题、文化现象、伦理道德等的评论性语体 。语言上多用陈述句、祈使句、复句 。
朗诵是口头文艺语体 , 可以是诗歌、话剧,也可以电影片断和散文 , 是虚构和想象中的情境和情感的再现和表现 。
讲故事是叙事性文体 , 多用描述性语言 。
(2)目的、功用不同
演讲是根据社会政治、经济、道德、教育领域活动的需要,说服听众接受一定的观念、思想,因此演讲稿除了要具备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外,还要有严密的论证逻辑 , 清晰而巧妙的层次结构 , 要让人听了你的演讲就能够记住、信服你的观点 。
朗诵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的需要,其目的是带给人们艺术的欣赏 , 主要以形象性、抒情性、美感性为其基本特征 。只要是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朗诵者都可拿来进行二度创作 。由于朗诵者的经历不同 , 文化素养不同 , 感受理解的水平不同,音色音质不同,其创造出的形象是不尽相同的 。
讲故事也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的需要 。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的故事讲述,能够达到激发行动、展示自我、传播价值观、鼓励协作、分享知识和勾画未来等多种目的 。
(3)受众期待与表现者的身份感不同
演讲的受众心理是对演讲者所说的内容“真实”、演讲者的表现 “真诚” 。
朗诵的受众心理是对朗诵激励人的内容和美的形式 。讲
故事的受众要求讲述的内容充满矛盾冲突、情节紧凑,与个人生活经验相近 , 不存在明显的年龄、性别差异的讲述内容和具有生动、形象和幽默的形式 。
所以,演讲追求生活或逻辑的真实或真实感,朗诵允许和需要想象和虚构,而讲故事则需要情节曲折和讲述的生动有趣 。
(4)思维方式、表达情境、对象感以及态势语的使用不同
虽然演讲、朗诵与讲故事三者都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但是,演讲主导的思维是逻辑思维,朗诵主导的思维是形象思维 , 讲故事则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紧密结合 。
演讲的态势语,主要是用身体的姿势、面部表情 , 这些态势语却必须是本真自我的自然而然的流露 。
朗诵是带有表演性质的艺术,它不仅要通过动作、表情等表演来塑造典型形象,而且还要通过布景、灯光、音乐、化妆造型等的配合,强化作品的独特感情,渲染令人心动的艺术氛围,营造令人神往的艺术意境 。
讲故事既可以通过动作、表情等表演来塑造典型形象,也可以通过布景、灯光,甚至是音乐来配合讲述 。既可以是本真的“我”的表现 , 也可以是虚构的“我”的演绎 。
(5)现场的交流方式、语音造型不同
朗诵是把文字变为声音的艺术 , 追求的是用声音创造原作品的意境 。受众可以是直接面对朗诵者,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享受语言的魅力 。从这种意义上说,朗诵更偏重于朗诵者对作品的把握、主观再创造的感受,它是一种单向交流 。
演讲是双向交流的活动 , 演讲之所以在众多的传播方式中具有特殊价值 , 就是因为演讲者和听众是面对面的,演讲者可以及时地根据现场听众反应来调整说话的内容和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
讲故事既可以单向交流,也可以双向交流 。一个故事是昙花一现,还是被人们铭记不忘,取决于表演情境的气氛以及讲述人与听众之间的互动 。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演讲
百度百科-朗诵
b百度百科-讲故事
演讲和朗诵的区别,“朗读”与“演讲”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语文演讲与朗诵有什么区别?今天早晨 , 偶翻07年第5期《演讲与口才》,目录中的一行字《演讲与朗诵:两种不同的口语艺术》使我眼睛顿时一亮 ,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现摘要如下,与各位博友共享 。
一、演讲:通俗平易;朗诵:典雅华丽
演讲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差异在于是否通俗平易 。朗诵的文本是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 , 朗诵就是用口语的形式去“诵”书面语的文本 。
演讲的语言要尽量选用那些口语化的词语和句式,尽量不用生僻词语、文言词语、专业术语,尽量不用倒装句和太长的句子 。
朗诵语言遣词造句的特点是典雅华丽,具有文学语言色彩 。如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的语言 。
二、演讲:以“讲”为主;朗诵:以“演”为主
演讲以讲为主,以演为辅,所讲的是演讲者的本色口语 。它是一种介乎日常生活语言和表演语言之间的品语 。这种口语首先要像日常谈话那样亲切自然 , 但又不能像日常谈话那样语调平淡,缺乏激情,否则 , 演讲就会缺乏鼓动性,失去吸引力;它当然要像表演语言那样讲究抑扬顿挫,但又不能像舞台表演那样模拟角色、惟妙惟肖,否则,演讲语言就会失去真实性,失去亲和力 。演讲时声音的音质要基本保持本色 , 是演讲者本人同听众的对话和交流,本色的声音才有可能让听众产生亲切感 。
朗诵的语言纯粹是一种舞台表演语言 。为了使朗诵能够吸引听众,把听众引入原作品的意境,朗诵语言要比演讲语言更加夸张 。朗诵时要尽量在平淡中寻找语调的变化 , 大起大落、激情澎湃 。
三、演讲:重在“鼓动”;朗诵:重在“抒情”
演讲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演讲必须发表意见 , 就是阐明观点和理由,即“说理”;二是演讲必须抒发情感 , 即“抒情”;三是演讲必须感召听众并促使其行动,落脚点在于“鼓动” 。没有“说理”,演讲者的意见就难以令听众信服;没有“抒情”,演讲很能难感染听众,引起听众的共鸣;而情理交融才能把听众“鼓动”起来 。“说理、抒情、鼓动”三者融为一体才构成演讲 。鼓动性是演讲语言的突出特点 。
朗诵,其作用重在抒情 。《现代汉语词典》对“朗诵”的解释是:“大声诵读诗或散文 , 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 。”朗诵的根本任务是抒情 , 朗诵语言要特别注重抒情 。优秀的朗诵者总是力争使自己的语言句句含情 。抒情性是朗诵语言的突出特点 。
四、演讲:灵动地讲;朗诵:照本而诵
优秀的演讲者,要根据现场的变化对原先准备的提纲、讲稿作灵活处理,增删、改换演讲的部分甚至全部内容都有是允许的,在演讲过程中迸发新的思想火花,即兴发挥讲出蕴含哲理的警句、令人叫绝的妙语,是常有的事 。如果出现了忘词或讲错的情况,演讲者可以临时作一些调整和纠错 。
朗诵,必须照本而诵,不允许变动 。朗诵的作品一般是他人写的,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原意 , 朗诵者无权变动文本一词一句,要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改字,不读错字,还要读得连贯自然,不结巴,不重复 。在此基础上,朗诵者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去发挥,去创造 。在传情达意中,朗诵自由驰骋的空间要比演讲小一些 。
阅读全文(773) | 回复(3) | 引用通告(0) | 编辑
如果问"演讲不是什么",恐怕答案会不少,你可能会说:演讲不是小品;演讲不是相声;演讲不是戏剧……等等 。但这些都与我们这里想要强调的"不是"无关 。我们想说的是:
1.演讲不是朗诵,也不同于日常说话
之所以把演讲与朗诵联系起来,是因为有不少人把演讲与朗诵混同 。明明是演讲比赛,却有选手说"我为大家朗诵的是……",甚至有时主持人也会犯同样的错误 。即便是没有在口头上这样说,也还是有不少人并不真正清楚二者之间的差别 。其实,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 , 演讲与朗诵当然不同,否则也没有必要成为两种艺术形式 。但人们之所以把二者混同,是因为二者同中有异,既有互相区别的地方,又有相互包容的地方 。另外,演讲源于生活 , 我们也强调演讲要自然、接近生活 , 要具有真实性,但不等于说演讲就是日常说话,这等于抹杀了演讲的艺术性 。那么演讲与朗诵、日常说话的异同点表现在哪里呢?
(1)不同点
三者的不同点首先从音长上表现出来 。有研究表明,口语、演讲、朗诵的音长之比为6:7:11,也就是说,总体上讲,演讲的音长比朗诵的音长要短得多,更接近口语的音长,但又比口语音长长一点儿 。表现在语速上,演讲介于朗诵与口语之间 , 更接近口语 。同样一句话 , 出现在朗诵的场景中和出现在演讲现场 , 朗诵的音调和演讲的音调听感上是很不同的,比如:
多少动人的故事,因为青春而缤纷绚烂;多少浪漫的情怀,因为青春而魅力无限!
演讲的现实性的特点决定了演讲的音调要接近生活,但也要高于生活,因而就有了音长上的与口语的接近,但在艺术表现手段上又必须强调技巧(这一点在后面的讨论中还会谈到) 。
如果用口语来表达,一般不会用上述书面化的词语和句式,表达时音长较短,也较随意、自然 。
其次,演讲不刻意强调用音步来表现韵律之美 。虽然演讲并不一味排斥韵律之美,相反,有时还会利用韵律来增强表现力,但它在表现韵律时与朗诵是很不一样的 。如上面那个例子,如果是朗诵,一般要先把它分成几个音步,如:
多少–动人的故事,因为青春–而缤纷绚烂;
多少–浪漫的情怀,因为青春–而魅力无限!
然后在有声语言表达方面,除了整体上音长较长外 , "多少"还要适当拉长,句尾的"an"韵也要上扬加以强调 。
而演讲时不需将其分成几个音步,而是注重连贯性 , 整体音长要短得多 , "多少"也不需要拉长 , 与"动人的故事"连接较紧 。"因为青春"与"而缤纷绚烂"之间可稍作停顿 , 但不要长 。
口语表达当然也不强调韵律美,否则让人觉得文绉绉的、酸溜溜的 。
第三,音调的起伏方面,演讲也是介于说话与朗诵之间的 。一般说话,我们不特别强调音高、音长与音强的对比度,而朗诵就很注重音节之间的这种对比 。比如上面的例子,"多少"的音高较低;"动人"音强较强,音高不高;"故事"音强较弱;"因为青春"音高稍高,"青春"还要上扬些;"缤纷绚烂"音强较强 , 尾音音高较高 。演讲时不会有朗诵这么多的变化 , 就上面的例子而言,"动人"、"浪漫"、"缤纷绚烂"、"魅力无限"要作为重音出现,因而音强强些,"青春"上扬些,即可
第四,演讲与朗诵的不同点还从朗诵者或演讲者的心理准备上体现出来 。演讲是为了向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情感,并借此影响和感染听众的 , 因而在心理上总有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并有对听众积极反应的心理期待 。演讲者对所讲问题投入的极大热忱,也总会在眼神、表情、手势等无声语言的运用上表现出来 , 体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并在与听众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调整 。如果说,演讲是一次向外的创作,朗诵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向内的创作,它更注重表现朗诵者对作品的理解和富有个性的艺术表现,听众欣赏的是朗诵者创作出来的艺术美,在很大程度上,朗诵者可以不顾听众的反应而按照既定的表达方式来进行 。
当然,因为付诸于声音,有一些东西很难描绘得到位 , 所以要想把日常说话、朗诵与演讲区别开来 , 还是要多听听好的朗诵与演讲 。
(2)演讲与朗诵的共同点
有人把演讲与朗诵混淆,是因为二者有共同点 。的确,在有声语言的运用上,二者有不少相通的地方 。比如,都讲究普通话语音的标准、纯正、自然,讲究发音的饱满、宏亮、有力度,讲究用气发声及气息的控制,讲究重音、停顿、语速、抑扬顿挫的处理 。所以,一个善于朗诵的人,学习演讲会容易一些 。关于这一点,我们后面还会有专题探讨 。
2.演讲不是表演
我们这里所说的"演"指的是"无声语言"(或曰"态势语言")在演讲中的运用,而不是要你演讲时从头到尾地"表演" 。无声语言指的是你演讲时的姿态、仪表、风度、手势、动作、眼神、表情及所运用的其他视觉材料 。这些手段一旦与演讲内容完美结合 , 可以增强有声语言表达的效果,营造出一次极富感染力的演讲 。所以有人说,真正的演讲一定是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的两极合璧 。
不能把演讲的"演"理解为"表演" 。演讲的现实性的特点,使无声语言的运用必须与内容相匹配,服从于内容表达的需要,并且要自然,不可太夸张 , 为表演而表演 。而艺术表演是可以适度夸张、虚构的 。
演讲是面对听众 , 要与听众交流 。
朗诵要进入到作品中去,表达出作品中的情感 。
可见 , 演讲是演讲者与听众的交流,朗诵是朗诵者与作品的关系 。两者要考虑的对象不同 。
鉴于有些人,甚至很多演讲大赛和普通话朗诵比赛的评委们,经常混淆演讲与朗诵这两种口头表达方式,极大地影响了评委们的学术权威,现特此把这两种语言表达形式辨证如下 。
演讲与朗诵,因为同属口头表达方式,在表情达意方面,都运用口语,都有一定的感情,都注重态势语等等,所以 , 人们容易混淆,但就其本质而言,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样式 。
首先,从性质上看 , 演讲属演讲学范畴,它是演讲者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和态度,以达到宣传真理、交流信息和思想的一种口头交际形式 。而朗诵呢,则是二度创作的口头艺术,即是演员在理解感受文学作品形象和感情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有声语言再次创作艺术形象的过程 。一个是直接的交际形式 , 侧重于应用性,真实性;一个是间接的再创造的过程,侧重于艺术性 , 虚构性 。前者特点,可以从宣传鼓动性的演讲、学术论文答辩、律师辩护词以及祝辞悼词等的应用中可以体会到;而后者呢,则可从朗诵的对象 , 诸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童话、寓言等体裁的朗诵营造了艺术氛围,给人精神的愉悦、审美的享受中体味得到 。
其次,从实施的过程方法和目的来看,二者也是有别的 。
二者性质的不同,也就决定了它们实施过程中形式的不同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任何演讲和演讲稿,它都是特定时间、场合,特定的某个人为着某种目的而留下的历史产物和记录,不管是演讲的内容 , 还是演讲的风格和演讲的情景,都以其独特性、真实性定格在历史上 。林肯的《在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落成典礼上的演说》,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还有鲁迅、毛泽东等伟人的的演讲,都是历史的真实写照 。当然,如果后来的演讲者你想去模仿他们当时演讲的情景 , 想去再现历史,那么,你必须在形象、风格等方面与他们相象,如此,也许成了表演 。当然,一旦你再现了那些特定的情景、形象、风格时 , 人们评判的标准就是像不像,真不真,是不是唯一的这一个 。而朗诵便不同了,只要是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朗诵者都可拿来进行二度创作 。固然,文学作品里有作家创作的客观形象在那儿 , 有客观的感情特点在那儿,但它的形象却是虚构的,不同的朗诵者都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创作不同的朗诵形象 。由于朗诵者的经历不同,文化素养不同,感受理解的水平不同,音色、音质的不同 , 其创造出的形象是不同的 。就是同一文学作品,不同的朗诵者创作出来的朗诵形象也是不同的 。同是舒婷的《祖国啊 , 我的母亲》这一首诗,著名配音演员乔臻和刘广宁,他(她)们创造的艺术意境乃至朗诵形象是不同的,因为二人的音色、音质不同,个性不同,性别不同,处理的方式可能也不同 。假如这一首诗,由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来朗诵,其形象和意境可能又会不同 。所以,文学作品的朗诵留给了朗诵者更大的二度自由创作的空间和广阔的余地 。
从二者实施的目的来看 , 朗诵者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朗诵形象的再创作,以达到感染听众,让听众得到审美的享受,通俗地说,朗诵是“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 , 这一目的是与演讲完全不同的 。当然,不否认 , 演讲的整个过程中可能也有某种情绪的感染 , 也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性形象性,但这不是演讲的主要目的,演讲的主要目的“是说服听众认识真实的情况”(伊索克拉底语),一言以蔽之,演讲是为了让听众信服你阐述的道理,乃至真理 。
第三 , 从态势语的特点上看,二者也是有别的 。演讲的态势语,主要是指用身体的姿势(诸如手势)、面部表情(诸如眼神)等技巧来帮助演讲者演讲,但这些态势语却必须是本真自我的自然而然的流露,是真切的历史的写实 。与演讲不同,朗诵是带有表演性质的艺术,它不仅要通过动作、表情等来表演,塑造典型形象 , 而且还要通过布景、灯光、音乐、化妆造型等的配合,强化作品的独特感情,渲染令人心动的艺术氛围,营造令人神往的艺术意境 。
演讲是面对听众,要与听众交流=谈话 。
朗诵要进入到作品中去,表达出作品中的情感=背诵 。
楼上的讲的很对 。
演讲和朗诵的区别,“朗读”与“演讲”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演讲比赛和诗歌朗诵有什么区别和共同点?演讲比赛和诗歌朗诵区别和共同点
一、演讲:通俗平易;朗诵:典雅华丽演讲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差异在于是否通俗平易 。朗诵的文本是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朗诵就是用口语的形式去”诵”书面语的文本 。演讲的语言要尽量选用那些口语化的词语和句式,尽量不用生僻词语、文言词语、专业术语,尽量不用倒装句和太长的句子 。朗诵语言遣词造句的特点是典雅华丽,具有文学语言色彩 。如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的语言 。
二、演讲:以”讲”为主;朗诵:以”演”为主演讲以讲为主,以演为辅,所讲的是演讲者的本色口语 。它是一种介乎日常生活语言和表演语言之间的品语 。这种口???首先要像日常谈话那样亲切自然,但又不能像日常谈话那样语调平淡,缺乏激情,否则,演讲就会缺乏鼓动性,失去吸引力;它当然要像表演语言那样讲究抑扬顿挫,但又不能像舞台表演那样模拟角色、惟妙惟肖,否则,演讲语言就会失去真实性,失去亲和力 。演讲时声音的音质要基本保持本色,是演讲者本人同听众的对话和交流,本色的声音才有可能让听众产生亲切感 。朗诵的语言纯粹是一种舞台表演语言 。为了使朗诵能够吸引听众,把听众引入原作品的意境,朗诵语言要比演讲语言更加夸张 。朗诵时要尽量在平淡中寻找语调的变化,大起大落、激情澎湃 。
三、演讲:重在”鼓动”;朗诵:重在”抒情”演讲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演讲必须发表意见,就是阐明观点和理由,即”说理”;二是演讲必须抒发情感,即”抒情”;三是演讲必须感召听众并促使其行动,落脚点在于”鼓动” 。没有”说理”,演讲者的意见就难以令听众信服;没有”抒情”,演讲很能难感染听众,引起听众的共鸣;而情理交融才能把听众”鼓动”起来 。”说理、抒情、鼓动”三者融为一体才构成演讲 。鼓动性是演讲语言的突出特点 。朗诵,其作用重在抒情 。《现代汉语词典》对”朗诵”的解释是:”大声诵读诗或散文,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 。”朗诵的根本任务是抒情,朗诵语言要特别注重抒情 。优秀的朗诵者总是力争使自己的语言句句含情 。抒情性是朗诵语言的突出特点 。
四、演讲:灵动地讲;朗诵:照本而诵优秀的演讲者,要根据现场的变化对原先准备的提纲、讲稿作灵活处理,增删、改换演讲的部分甚至全部内容都有是允许的,在演讲过程中迸发新的思想火花,即兴发挥讲出蕴含哲理的警句、令人叫绝的妙语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