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再攻克其他的知识点,下次会更好的~(落实行动)
文章图片
很多父母低估了孩子的自尊心 。当孩子没考好或做错事,其实已经很内疚了 。此时再拿孩子和比人比较,很容易打击孩子 。
很多父母喜欢拿孩子比较,从成绩到兴趣,从脾气到性格……仿佛这样孩子就会和别人一样优秀 。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叫「负性攀比」 。
长此以往孩子容易自我否定、嫉妒心强、过分在意别人看法,甚至出现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
与其拿孩子和别人比,不如尊重差异、耐心引导,帮助他进步 。
文章图片
用「协商」代替命令
孩子不听话,很多家长会失去耐心,直接命令孩子,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
试想一下,当孩子在游乐场玩不愿意回家的时候,你是怎么催促的呢?我想,很多家长,应该是这样:
妈妈:太晚了,我们该回家了 。
【家长会 女儿当街掌掴母亲,却有无数人叫好】孩子:我要再玩一会 。
妈妈:不许玩了,听见没有 。
孩子:就玩一小会可以吗?
妈妈:我再说最后一遍,现在回家!听到了吗?
然而,当孩子听到类似的话时,内心感受其实是这样的:
我只是想多玩一会,妈妈怎么这么生气?我讨厌她命令我的样子,她越让我干什么,我偏不干!
文章图片
如果孩子不执行你命令的时候,试试这样说:
宝宝,太阳都落山了,我们是不是也该回家了?(询问孩子的意见)
妈妈知道你很想多玩一会(表示共情),不过我们出来之前说好5点回家的(提前制定规则),这样吧,最后再玩5分钟(给予一定的自由度)然后我们就走,好吗?(用协商的语气)
现在开始计时了,我等你哦(温柔而坚定地执行) 。
文章图片
从2岁开始,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命令起不到想要的效果,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所以粗暴下命令之前,先想想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式 。
我的建议是,从2岁开始孩子自我意识萌芽的时候,试着跟孩子一起制定规则(比如看电视、看手机的时间,出去玩的约定,或者买东西等等环节都适用),在执行过程中,也要注意倾听孩子内心,理解孩子感受,用协商的方式给出对策,这样他们会更愿意执行 。
文章图片
用「描述事实」代替语言羞辱
你知道吗,语言羞辱也是一种暴力行为?
《儿童沟通心理学》中说,语言羞辱是沟通的大忌 。长期被羞辱的孩子会变得沉默寡言,关上与父母交流的通道 。下面的场景你熟悉吗?
孩子:妈妈你看,这个玩具车是我组装的 。
妈妈:整天摆弄这些,有什么用?
孩子:以后我想当科学家 。
妈妈:房间那么乱也不收拾,就你还想当科学家?死了这条心吧!
当孩子听到类似的话时,内心感受其实是这样的: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琼瑶 琼瑶干女儿罕见露面,自杀未遂后获得爱情,退圈后开茶馆教茶艺
- |朱婷之父朱安亮:我看到奥运失利后女儿的心痛,牵挂她的个人问题
- 艺伟|只因爸爸太偏心,积极上进的女儿突然回家啃老,跟哥哥争房子
- |演员王耀庆:为了不搬家,娶房东女儿,又为她,婚后二十年无绯闻
- |女儿坐月子,丈母娘想给炒个菜,女婿竟然发飙摔碗怒骂丈母娘
- 冉莹颖 “二胎后,女儿得了抑郁症”
- 女婿|四川岳父杀害女婿全家,女儿出谅解书求从轻处罚,终审改判死刑
- 父母|“要十万的车,娶我女儿没点实力可不行”“车是给小舅子我拒绝”
- 01在我们这个时代 父母偏爱自己的女儿,其实是对自己不公
- 婆婆|丈夫把陪嫁房借给小叔,婆婆得寸进尺要过户:你只有女儿,养老得靠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