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汉族的风俗习惯】汉族是咱们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古老的民族,由于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所以风士人情也是多姿多彩 。每个地方、每个民族的民族文化以及传统习俗都不太相同 。那么,大家知不知道汉族的风俗习惯都有哪些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1、尚农务本
汉族是一个古老的农业民族,自古以来农业人口一直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九十以上,尚农风俗源远流长 。从远古起,汉族就视农业为本业 。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就提出了“以农业为本”的主张 。他说:“仓禀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 。”《韩非子·诡使篇》 。在尚农思想的影响下,汉族社会形成了“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商君书·画策篇》 。“男耕女织”可说是一幅典型的汉族社会风土人情画 。只是到了现代,特别是解放后才有了较大的变化 。
二十四节气是汉族农历特有的重要部分,它的形成和创立与汉族古代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习俗密切相关 。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变换,农事和农活的内容也随着变化 。二十四节气名称本身的含义,都明显地反映了这一点 。至今汉族农民仍习惯按节气进行农事,安排农活 。
与尚农风俗相关的是汉族对土地神的崇拜 。《白虎通义》云:“地载万物者,释地所以得神之由也 。”土地神崇拜的形式是“社祀”,土地神称为社神或社主,祭土地神的地方称社 。《礼记·郊特牲》云:“壮、祭土,而主阴气也……壮,所以神地之道也 。”发展到后来,汉族社会层层都有社祭 。民间对土地神的信仰十分广泛,解放前土地庙几乎到处可见 。
2、尊祖敬老
尊祖敬老是汉族的千古遗风 。尊祖即是对祖先的崇拜 。商代时即信上帝与祖先合一的一元神,周代则信上帝与祖先分开的二元神,而崇拜祖先神是更为重要的传统 。汉族的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祖 。
崇祖习俗直到近、现代 。民间尊祖的祭祀活动仍十分隆重,有时祭、堂祭、节祭、岁祭、房祭、祠祭等,逢年过节有的还要瞻仰历代祖宗遗容面像,以表不忘祖宗,并与祖宗共享喜庆或求祖宗赐福保佑 。汉族供奉祖先的地方叫祖庙或宗庙,祖庙、宗祠遍布各地 。
与尊祖习俗相关,在封建宗法制的长期影响下,汉族喜聚族而居,定期纂修宗谱 。由于聚族而居,汉族自古多三世同堂,及至五世同堂,有的累世同居长达几百年,真是“长幼济济,风礼着闻” 。这种世代同居共财的宗族,俗称“义居”或“义门” 。明代时浙江省浦江县郑氏甚至九世同居,明太祖就曾诏旨特敕建造郑义门给予旌表 。如今家庭形式虽趋向小型,但三代同堂的家庭乃较普遍 。
从尊祖延伸而来的敬老习俗在汉族中根深蒂固 。《诗经·大雅·既醉》云:“孝不匮,永赐尔类 。”意即孝子敬老的孝意无穷无尽,势必经常感化影响整个家庭,乃至整个民族 。汉族民间敬老习俗,相沿至今,是值得发扬光大的优良传统 。
3、姓氏及名字
最初,汉族的姓、氏是有区别的 。原始的姓是母系氏族公社的族号 。“姓”字就是由“女”和“生”字合成 。许多古姓都有“女”旁,如姜、姚、姬等 。氏是姓的分支 。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地,每一支都有一个特殊的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 。后来,姓和氏就没有多少差别了 。
4、建筑形式
汉族由于分布地区广大,其传统住房因地区不同而有不同的样式 。居住在华北平原的汉族,其传统住住房多为砖木结构的平房,院落多为四合院式,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居住在东北的汉族,其传统住房与华北基本相似,区别在墙壁和屋顶,那里的住房一般都很厚实,主要是为了保暖;居住在陕北的汉族,则根据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为住房,窑洞不仅冬暖夏凉,而且不占耕地面积;居住在南方的汉族,其传统住房以木建房为主,讲究飞檐重阁和律卯结构 。由于南方各地习俗和自然条件不同,在住房建筑布局上也有差异 。如丘陵山地的楼房依山而建,江浙水乡则注重前街后河,福建的土楼庞大而美观,苏州的楼阁小巧而秀丽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你所不知的中国汉族婚俗文化
- 饮食文化丰富多彩的强大民族“汉族”
- “穿在身上的无字史书”-汉族服饰文化
- 汉族传统刺绣工艺-顾绣文化
- 汉族饮食文化,汉族南方饮食文化
- 解析:朝鲜族刀舞的艺术变迁
- 汉族男娶回族女,回族为什么不能嫁汉族
- 解析:津菜大师都有哪些?
- 详解:汉族春节的民风民俗
- 现代中国汉族的特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