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来历

【甲骨文的来历】

甲骨文的来历

在殷墟遗址发现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最早的甲骨文 。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商代早期文字,其意义重大,它开启了中国古代文字研究的先河 。中国早期考古工作从殷墟卜辞中就开始了 。夏代商纣统治时期,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周武王曾组织人力进行大规模的伐纣行动,在一片荒芜土地上凿开了殷墟遗址 。公元前1052年,商汤建立商朝后,为了加强对纣王统治国家的管理,在商汤统治下建造了商王宫城(也称殷墟)——王城遗址——汤陵(今河南汤阴) 。
一、殷墟遗址的考古发掘
殷墟自商朝建立起,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最后成为一个繁华的都城 。它是中原地区目前所知的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都城遗址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30公里处白河中游南岸,西距故宫(紫禁城)遗址约70公里、东距德州约80公里,北距黄河约400公里,南距洛阳约300公里 。占地面积约4万公顷 。殷墟遗址东起林家沟和红山、西至王坟村,呈不规则矩形分布于殷墟主体区域内 。周代时称殷墟为殷(国)或殷(都),汉代以后又称殷墟为商(都) 。
二、殷墟甲骨片的研究
1900年,为探寻殷墟出土的甲骨,李济在河南安阳小屯村附近发掘了一处巨大的祭祀坑 。李济发掘出殷墟甲骨片2000多片,这些甲骨片被称为殷墟甲骨片 。这批甲骨片以影印件为主,主要内容是用毛笔书写的卜辞,内容涉及大量的军事和政治活动,也涉及民间传说、天文历法、军事地理、祭祀、建筑等方面 。殷墟发现殷王朝甲骨文片2263片,包括甲骨卜辞2973片、玉佩300片、漆器2片、竹简248件、石鼓146件、陶器273件、铜器20件、玉器7件、骨器525件、卜甲2700片 。在这些甲骨文中反映出一些重大的军事行动和政治活动的内容;同时反映出一些地方社会风俗和经济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其中有很多商代卜辞还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生活中大量其他重要方面的内容和情况 。
三、甲骨文发现与发展现状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利用殷墟出土甲骨卜辞和相关材料对甲骨文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取得丰硕成果的有郭沫若、王国维、傅斯年等 。从20世纪70年代起,以甲骨文、金文和小篆研究为重点、兼及与汉字研究相关的方志、文献学、历史学等学科,同时进行文字系统和方块字的考释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关研究机构与个人从甲骨学这一世界古老典籍中挖掘和整理有价值的史料,取得了丰硕成果 。其中有郭沫若先生整理出“甲骨文”、“甲骨学”和“方志学”三部曲;王懿荣先生整理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陈寅恪先生整理出“中国古代思想”;王懿荣先生整理出“古代哲学”;陈寅恪先生整理出“中国古文字及考古学”等 。
四、甲骨出土的意义与作用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研究历史上中国文字起源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宝贵材料 。迄今为止已出土甲骨约两万片,其中三千多片已确认为商代晚期殷墟妇好墓(也称殷王宫城)上刻有“武王伐纣”的甲骨文 。其中很多文字至今仍然未解释,甲骨文在殷墟被发掘出来后,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