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线是中国最普通的早点之一,也是我国南方人民最为喜欢的早餐 。每到一地,人们总喜欢到路边小摊上买上一碗 。配上一点甜面酱、葱花、红油等配料,吃上一口后仿佛回到童年一般 。米线与中国其他早点一样有着悠久发展史 。据史料记载,唐代开元年间就已经出现过米线卖之风 。《唐书》记载:“开元二十六年,大食至长安,宫人进食皆以白米为米,今俗以米线为贵;上以羊肉为贵;下以猪肉为贵……”而《太平御览》记载:“大食即羊肉,乃天下名品也……其以羊作米线……”可见羊是当时人们日常饮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就为米线的形成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依据 。
【米线的发源地】
一、起源
有专家考证,早在汉代,米线就已经在北方流行起来 。我国古代有四大名菜之一,即肉丝汤、肉丝米线和素汤,这四大名菜在北方各地均有其特点,而米线则属于素汤类 。米线在我国南方的传统小吃中历史最为悠久和普遍 。据《楚辞·天问》记载:“高山流水遇知音,钟鸣鼎食复盛器”;而《诗经·大雅》中有“投壶作炊”一句;而《孟子·滕文公上》中则有“投壶以食”,因此米线在我国南方人民心目中享有极高的地位(如湖南人喜欢吃米线) 。米线作为一种传统美食已经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目前米线主要有两大流派:四川、云南一带;而云南米线则是以云南大理为代表,在云南的昆明地区以制作较简单为特色(如贵州);而米线主要在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山区一带盛行(如四川) 。西山区一带是著名的“蜀道之难”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对汉族饮食文化影响较大并以米线为主 。
二、发展
我国古代没有文字记载,米线是如何形成的,但从文字记载可以看出,这段时间米线的发展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大约从东汉时期开始,米线开始在民间流行,并形成了不同的叫法 。从那时起,米线的叫法就基本固定了 。第二阶段:东汉时期至三国时期以前,米线是一种最普通的早点,一般是在小巷子里才能吃到 。随着时间流转与时代发展,米线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早点 。第三阶段:唐代和宋代以后,米线逐渐形成了以米线为主要食材的饮食方式,在中国早餐中占据重要地位 。
三、影响
随着米线的传播,很多地方都以吃米线为美,到了后来,米线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地方特色美食,如北京的凉粉、四川的豆花、贵州的肠粉、云南的米线以及陕西的面食 。同时,由于米线的食用方法和食用习惯都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早餐,所以米线受到了各地人们的喜爱,甚至发展到全国各地 。正如广西人喜欢吃鱼一样,中国各地人们也都会为米线配上当地不同的佐料 。但是有一种佐料在我国广泛流行 。那就是甜面酱 。不同于其它调料,甜面酱是由面筋、淀粉、糖和油调制而成 。它是甜面酱风味最为浓郁的一种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