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以文化为基础的制度,都是文化的结果 。”——王阳明我讲这个故事时是在王阳明先生80岁高龄时讲的 。他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王阳明有一次到京城找曾国藩 。当时曾国藩正在参加礼部考试,对他很是冷淡 。
01.王阳明曾被人称为“圣人”
曾国藩在礼部当了十年司考的考官,与王阳明同为“龙场悟道” 。由于他平时表现得很是低调、谦逊,因此世人都认为他是圣人 。不过,当他和王阳明见面时,却对他另眼相看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人,面对一件事物时,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
02.王阳明是怎么被曾国藩冷落的?
王阳明在考中进士后,入翰林院,不久便被贬为庶吉士 。他本来在乡试中就是被压制的对象,一直受到曾国藩的冷落,连考中举人后,王阳明也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一直做个小官 。更让王阳明难受的是自己在湖南老家还受到地方官员的欺压,王阳明到北京后没能得到官府的帮助,于是被革职下狱,从此一蹶不振 。回到老家后,王阳明写了《送子瞻归》诗表达自己对家乡父老的怀念和感恩之情 。这首诗写出了他对家乡父老无限景仰和感恩之情,这也是他后来能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 。
03.曾国藩为什么对他如此冷淡?
这是因为曾国藩对王阳明非常不满,并在心里骂了一顿 。曾国藩本来想找个机会把王阳明除掉,后来又想起来王阳明在给好友写信时曾写道:“吾闻道于圣人有大功,而天下莫能及者,唯圣贤一人而已 。”当时曾国藩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王阳明也很聪明,也能识文断字(此句出自《论语》),曾公是曾国藩的老师、恩师,他跟王阳明关系特别好 。曾国藩非常看重王阳明,曾说过他在官场上经常要找人来帮忙、指导、推荐或者说是给他写道诰等来帮助他 。后来曾国藩为了防止王阳明做坏事,就让他在礼部当主管礼部的副官(俗称“教书先生”) 。这一当就是二十多年 。
04.历史上被冷落过,但又被遗忘过的,有哪些人?
【文化最深层的内核是】
王阳明认为,曾国藩应该把礼部的考题讲给自己看看 。可是,曾国藩不愿意看,于是把考题留给了其他人去做 。结果,曾国藩的仕途从此断送了 。他不仅丢掉了仕途,还丢掉了一个很重要的人——学问,丢掉了一个人最起码应该有的品格修养:一副好德行,让人不敢欺他 。而那一个人现在还存在于世人中,所以才成就了现在这个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