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河马是我国北方品种优良,具有古老性状的优良品种 。早在清朝,三河马就被列为国家体格标准育种试验,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三次对三河马进行品种和生产性能进行正式的考察、研究,并授予三河马一品 。三河马有很高的军事价值和经济价值 。三河马经过不断地选育改良,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及抗病力 。
1、肌肉丰满,骨架结实 。
【三河马三河牛的产地是】
三河马背高60~70厘米,肩宽60~70厘米,体重60~70吨 。成年三河马头较大,宽约120厘米;躯干较长而结实,胸宽深而宽;前胸深、中下宽、横隔线呈波状突起;蹄呈月牙形;耳大、下垂、微凹;眼距宽而略窄;蹄呈扇形 。三河马体大皮薄且有毛、毛粗糙的特点,它的骨架是很结实的,而且皮肤较细嫩,所以皮毛比较旺盛 。三河马头略扁且呈三角形;鼻端深、宽;口鼻处及额下鼻端有少量皱褶;下唇宽而薄并呈月牙形;前足有粗且结实的蹄垫;后腿长而弯曲并多呈圆形 。主要分布在河北北部的三河地区及河北唐山地区 。
2、耐粗饲,耐寒耐冻,体型大,适应性强 。
三河马全身都是宝,全身可做饲料,而且其毛色以黑、白为主 。体躯呈圆柱形,头大耳长,颈粗长而结实,体格健壮 。四肢强健、肌肉发达而且结实有力、行动敏捷、速度较快、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和气候 。据测定,三河马每小时可采食草20公斤、精料2.5公斤 。饲喂三河马时所用的草料多为玉米、麦麸 。
3、适应性、耐粗饲以及耐饥饿性强 。
三河马生长迅速,饲料利用率高,肉质好 。适于于放牧、耕地、牧草种植、牧畜放牧、喂饲、精料饲喂、饲养管理、冬季保温防冻等 。三河马既可做动力用又可做食料使用 。如在寒冷的冬季圈养三河马对饲草的要求不高,只需适量喂些青绿饲料就可以了 。三河马头大而长,眼大有神,前蹄高耸如斗中之象:其头、颈宽长,口粗短而下垂;背部及尾尖细圆而翘起或有一定的皱褶;后躯较发达,背腰宽阔;后腿较长,四肢强壮、蹄大有力;成年后的三河马体格高大而粗壮 。全身毛色呈黑色,有白斑、黑头和白耳等多种毛色:头部宽长而粗壮、眼大有神、鼻孔开突;蹄质坚实,蹄面平整光滑;后躯发达强壮;成年牛体格健壮、膘情良好(体高可达50厘米)、耐粗饲(日增重90-100克) 。
4、膘情好,耐粗饲,屠宰率高,经济效益好 。
三河马属瘦肉型肉用良种,体高110厘米,胸深30厘米,母体脂肪丰满,乳头3对一胎,每窝产仔6~8头 。一般一岁龄体重为460~550公斤 。三年后体重可达1吨 。成年牛平均屠宰率为52%,公牛平均屠宰率为46%左右,母牛平均屠宰率为55%左右 。
5、繁殖性能稳定
三河马自育肥以来,繁殖性能一直很稳定 。一年可以繁殖5胎 。每次交配后20-40天即可发情分娩;每次怀孕4-5个月,经产道检查后可继续配种生小母马;经产母马经过半年或2年以上的饲养可以配种;一胎产两匹或多匹小种马 。三河马对怀孕母马特别适用;1-3月龄断奶后2-3月龄就可配种;3月龄~6月龄配种1次;6月龄以上一次或二次 。母公母配种数不固定的可以单独配种生小母马;也可以与母公公母混合饲喂和在固定的时间配种生小母马 。母马配种后第二年产2-3胎牛都很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