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生服务是以预防疾病为目的,对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种物质文化服务 。卫生服务是以人为主体的人际交往方式,通过卫生技术手段提供的服务 。--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行为模式等,都对人的健康和生命活动产生影响 。对卫生服务业来说卫生学和心理学是其基本概念 。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卫生事业,其发展历程中包含了三个基本的阶段 。
【卫生服务的特点是什么】
一、卫生事业的形成
在中国古代,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起源于夏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医”和“防病”开始出现,我国的传统医学以人的生理健康为根本,强调“医德”“医身”“医心”等医德修养和医术修养 。战国时期,随着医疗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外科”与“内科”等学科名称 。战国后期,《黄帝内经》中出现了“汤头、剂、汤”等具有较强实用价值的医学知识和方法,标志着我国古代卫生事业开始形成与发展起来 。
二、卫生服务的理论和实践
理论上,现代的医学、心理学和公共卫生学都是在人类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医学服务对象从医学专业人员到一般人群的转变,体现了这一变化;从以病人为中心,体现了这一变化 。这些都促进了卫生服务内涵在当代社会得到拓展与发展 。而现代公共卫生服务业也因此得到飞速发展和壮大,成为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已有20多年社会实践史,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30多个省市开展服务工作,累计服务人群达20亿人次.中国目前有近亿人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我国还处于卫生事业全面发展阶段.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逐步加强.中国政府在新时期把卫生工作提到了国家经济建设中.为改善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供保障.我国卫生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产业模式.如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中心、以基层卫生服务为重点.服务对象不断扩大、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国家还大力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在我国有"健康中国"、"健康教育"、:"居民社区关系密切、卫生条件相对较好.我国人口死亡率为世界最低-水平等等 。为我国提供卫生服务的国家机构和人员:卫生服务提供机构、人员和经费三大支柱.国家制定了许多相关政策[1]促进这三大支柱建设,并出台了相应政策.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且科学有效、具有鲜明特色和中国特色的服务体系【2】:[3]:其中包括卫生机构及社会保障制度 。
三、卫生服务的国际惯例
关于卫生服务的国际惯例,各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有两种做法 。--一种是把服务活动放在卫生行政机构之外的独立机构中直接进行;另一种是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将服务活动纳入卫生行政机构进行管理之后方能进行 。--()种做法是在一个国家内通过两个以上机构开展工作;由于各国文化不同,各以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来决定具体安排本国卫生服务活动;各国家以本国法律法规对其本国卫生服务体系进行规范 。--种做法不仅满足各自国家实际需要和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所导致的需求差异,而且为各国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种做法所取得的效果,可以反映出世界各国普遍形成一种共识:一个国家或地区若能提供有利于自身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有利于本地区居民身心健康、有利于改善卫生服务质量和环境、有利于提高卫生服务效率的有效方式,就能为本国居民提供所需要或有利于本地区居民身心健康、安全、方便、快捷或经济实惠可负担或能促进自身健康、便利、舒适或经济实惠有良好效果和环境等多种形式所需要完成给其带来收益和实惠是十分必要的 。--
四、卫生事业的分类
在现实生活中,卫生事业可以按照提供对象分类:传统卫生事业和非传统卫生事业 。传统卫生事业包括保健服务(如婴儿、孕产妇保?。┘案居妆=∮爰苹龋环谴澄郎乱蛋ㄒ皆骸⒄锼纫搅品窕梗灰约坝胫芮邢喙氐钠渌参郎乱担ㄈ缡称肺郎⒒肪澄郎龋?。在现实生活中,非传统卫生公益事业又可以按其特点分:公益性质较强的卫生设施;公益性质较弱的卫生组织和机构;公益性质较强的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质较弱、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医院、诊所等医疗服务机构;以及公益性质较强、不以盈利为目的(如幼儿园、小学等)医疗卫生机构等医疗服务机构等;这些分类既可以按其特点又可以按其服务对象分类 。卫生服务事业是非传统性服务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规模仍然相对较小,如非传统性公益医疗服务对象往往也是少数人或群体;而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这些问题: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陌生人、工作地点、时间地点等发生问题;或者我们经常遇到自己无法解决不了自己遇到问题时会寻求他人帮助;或者自己遇到某些难以解决问题而求助于其他组织等……因此这类问题需要由政府与非传统性事业单位共同来解决;而在非传统性公益事业中,则可按其作用分为为:医疗卫生服务类、公益慈善类和教育事业类三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