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活动单位是指什么


产业活动单位是指什么

产业活动单位是指从事特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法人,包括生产、加工、流通、服务中心,或者从事特定经营活动的单位 。根据我国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分类》,产业活动单位是按照国民经济总体核算体系实施分类的一个行业,也是研究全国产业结构演变、产业发展规律及各地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调整中形成的比较成熟的理论依据 。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但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却有着明显差异 。根据《全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年度核算方案》的规定,对全国范围内工业企业单位实行资产总额、从业人员等指标统计监测 。在固定资产中计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列入统计范围外且按规定不需计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将直接从事或协助进行加工经营活动但未列入统计范围的其他经济活动单位按照其从业人员指标统计数据编制为国民经济核算代码 。
【产业活动单位是指什么】
一、行业分类
行业是指从事特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单位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根据国民经济行业的基本结构、行业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阶段(或称社会阶段),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而制定的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现行行业分类中已经出现了一系列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如计算机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领域正在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同时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从“二元性”逐渐向“多元性”转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一些行业甚至与人们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行业,却并未进行行业分类 。《国民经济行业名单》由国家统计局根据国民经济核算改革方案,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经国务院批准,于2001年6月7日发布施行 。其中重点是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为8个大类: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居民服务和其他经常活动,以及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必须进行行业分类的其他行业(除铁路、航空、港口运输、邮政以及公共交通运输工具修理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服务) 。
二、普查对象
从全国统一角度看,本年度普查的对象是包括个体经营户等在内的全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全部法人、产业活动个体户和其他单位 。普查标准时点为2010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0年12月31日;从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对象看,与上一次普查相比本次普查有一定的扩大和提高;从“一套表”两套表中合并的单位占全部单位的比重有了很大的提高,达到96.8% 。同时,“一套表”将第二产业全部法人企业中以独立法人单位为准的个体经营户纳入了普查范围,这一规定对于准确反映各个行业的市场主体活动状况、引导市场主体合理配置资源、规范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行为、优化我国经济结构以及调整经济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统计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进程中监测评价各类机构及其活动规律、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018年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方案规定了以下三种产业活动单位:一是以非农业组织为主体;二是以从事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活动为主 。
三、登记单位的范围
(1)第一产业:以直接从事生产或者经营为目的的法人 。主要有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金融服务机构;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中的社会团体;文化产业和娱乐业;体育及其他服务业(不含体育教育服务业);卫生服务业;农业中的种植业和林业,畜牧业中的草业 。(2)第二、三产业:指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业,交通运输管理等运输服务的非正式机关单位,以及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邮电通信、邮政管理的事业单位 。
四、组织形式要求及人员分工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产业活动单位可以分为法人单位、非法人单位 。对非金融类的企业,不包括文化和娱乐业,文化产业不包括互联网、出版、电影发行等行业 。对一、二、三产业等的企业分类,将采取多种组织形式 。对企业法人采用行业或地区分类型或按其从业人员指标统计数据编制国民经济核算代码 。对个体经营户采取营业网点分类标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