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堤的由来,东坡肉的来历传说故事50字左右

苏堤的由来

【苏堤的由来,东坡肉的来历传说故事50字左右】
苏堤的由来,东坡肉的来历传说故事50字左右

相传苏东坡爱妾王朝云辞世后,葬于孤山,留下婴儿没奶吃 , 整日啼哭 。一晚,东坡卧床待眠,蒙胧中忽见浑身湿透的朝云给儿喂奶,便问:“为何全身皆湿?”答是涉水所为 。东坡听后深为感动,又想起民众涉水过湖,多有不便,于是资助栖禅寺僧人希固筑堤修桥 。竣工时,惠州官民设宴庆贺,东坡有诗记云:“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 , 杀尽西村鸡” 。后人为纪念东坡,遂将长堤命名为“苏堤” 。

东坡肉的来历传说故事50字左右

苏轼(1037—1101),北宋大文学家,名子瞻,号东坡居士,所以人们都称他苏东坡 。因他曾两度做过杭州的地方官,并为当地人民群众做了些实实在在的好事,所以苏东坡的事迹在浙江民间流传极广 。至今人们仍称西湖那条湖堤为“苏堤” , 相传“东坡肉”的流传还与修“苏堤”有关 。
苏东坡早年曾在北宋京城做官,因与当时的革新派王安石政见不同,自动请调到地方做官 , 1071年到杭州做通判 , 以后还到密州、徐州和湖州等地当过知州 。1079年因所谓的“乌台诗案”受到弹劾,被捕入狱,几个月后被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做了“团练副史”这样一个挂名小官,其实质是流放 。在这个时期苏东坡心境之悲凉、门庭之冷落、生活之清苦是不言而喻的,不过那时黄冈一带猪肉比较便宜,苏东坡在贫寒境遇中常亲自煮猪肉与友人共同品味,曾作诗一首介绍他煮猪肉的经验,诗云:“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 富者不肯吃 , 贫者不鲜煮 。慢着火 , 少着水 , 火候足时它自美 。”可见“东坡肉”的研究工作是在谪居黄州时开始的 。
1085年宋哲宗即位,司马光一派重新执政 , 次年苏东坡奉调回汴京做官,但这时他与保守派在对待王安石新法的积极意义上看法发生分歧,于是再次被贬为地方官 。1090年再次出任杭州地方官 。那时苏东坡发动杭州数万民工疏浚西湖、修筑湖堤、兴修水利 。老百姓为感谢这位太守 , 便把猪肉、绍兴酒(黄酒)等送给苏东坡 。苏东坡则吩咐家人:把猪肉烧好后连黄酒一起送到工地慰劳民工 。谁知家人误认为将猪肉和黄酒放在一起煮,于是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用这种办法炖出来的肉格外香醇味美,别有一种风味!此事一时传为佳话,消息不胫而走 , 人们纷纷传颂苏东坡的功德 , 同时也纷纷仿效他的烹调技法,从此,“东坡肉”也就成了杭州的传统名菜,名扬四海 。
以上就是关于苏堤的由来,东坡肉的来历传说故事50字左右的全部内容,以及苏堤的由来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