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吐哺的历史典故是这样的 。周公辅佐侄儿周成王的时候 , 正在吃饭,有客人来访,周公急忙将嘴里没有嚼碎的食物吐出来,然后去会见客人 。为的是争取时间,更实际的是求贤若渴的那种情怀,
周公是周文王第四个儿子 , 姓姬名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 。周武王去世时,周成王还很小,周公怕天下人因武王去世而发生反叛 , 就自己登上皇位代替成王处理国政,主持行使国家大权 。其中有大臣散布流言,说周公对成王有威胁,周公就对太公望等人说:“我是怕有人背叛周王朝,我等我到那头没法向祖先交代 , 祖先辛辛苦苦打下的周朝江山才刚刚开始,今又武王早逝,成王年幼 , 我没有其他办法才这样做 。” 。周公让自己的儿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的封地受封,自己留下来辅佐成王 。同时告诫儿子伯禽一定要尊重人才 , 爱惜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 , 成王的叔父,就地位而言应该是相当高了,然而我洗一次头发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要三次吐出食物,停下吃饭来迎接客人 。这样做是怕失去有才能的人 。
周公摄政七年后还政于成王,死后成王将他葬于文王身旁,是对他的尊重 。
周公也成为了后世当政者的典范 ,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把周公的人格典范列为最高典范 。后来,人们用“周公吐哺”来比喻那些为了招揽人才而礼贤下士的人的做法 。
曹操诗中有云: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周公者,姬旦也 。乃周文王之子 , 周武王之弟 , 周成王叔父 。吐哺就是把吃着的饭吐出来 。
先介绍周公 。
周王朝建立后,周公姬旦建立了周王朝的政治制度,礼乐制度,法律制度,军事制度等等 。后人谓之:周公制周礼 。
儒家思想就源自周礼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但儒家思想的鼻祖却是周公 。
华夏五千前文明史,最伟大的两个文化人物,就是周公和孔子 。
周公不但制周礼 , 还兴建洛阳城 。平定管蔡之乱、淮夷之乱 。
此外,周公对华夏文明,还有一项鲜为人知的贡献——做《周易》之爻辞 。
《周易》历时三古(上古、中古、下古),人更三圣(伏羲、文王、孔子)而成 。
据文史专家的研究表明,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 。也就是说 , 《周易》是由伏羲作六十四卦,文王做卦辞,周公做爻辞,孔子做传 。
再说周公吐哺 。
如此伟大的周公,极其平易近人 , 礼贤下士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
贤士拜访周公时,周公为了不让贤士多等一刻 。正在吃饭时,也会把饭吐出来 。赶紧接见士人 , 不敢有丝毫怠慢 。周公以此告诫儿子鲁国开国之君伯禽,要礼贤下士 , 敬天畏民 。
这样的例子在周代很多,例如:张仪与苏秦,商鞅等人都是与老板谈了一席话才得到很高的官职 。
也有失败的例子 。孔子在鲁国初试锋芒时,上任才7天就杀了教育家少正卯,除了干些排除异己事之外,也没有搞出什么政積,结果被鲁公冷遇 。孔子心中不爽,此处不留爷难道没有留爷处 , 公开表示要出走,鲁公非周公,你想咋地就咋的吧!孔子带着弟子们只好慢慢地、慢慢地走到鲁国边境处,停住不走了 , 等了好些时日,也不见鲁公派人来挽留 。孔子只好硬着头皮周游列国 , 结果没有被任何列国收留重用 。说明千里马常有,而周公却不多见,英雄无用之地,因而被弟子形容为丧家之犬 。直到人老珠黄,总得有个家吧,还是弟子们出面,帮孔子办理了回鲁国居住的手续 , 居家养老从此不再入仕 。
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无数礼贤下士的感人故事,“周公吐哺”就是其中之一,《史记·鲁周公世家》这样叙述:周公戒伯禽曰:“我一沫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周公为人忠诚,很有才能,尽心尽力辅助侄儿周成王 。他受父亲文王的影响,很早就懂得求贤才和建大业的关系 。虽然地位显赫,但对待贤士非常敬重 。由于他辅助成王,必须留在京城,于是便派他的儿子伯禽代替他受封于鲁国 。临行前,周公反复告诫伯禽说:“我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 , 周成王的叔父,地位算是显贵了吧 。但是 , 我在洗头时,一听说贤士求见,就毫不犹豫地握着湿头发去会见,甚至洗一次头都要中断好几次 。遇到吃饭时,有贤士求见,赶忙吐出口中的食物去接见,有时,吃一顿饭要因此中断好几次 。接待贤士从来不敢怠慢 。就这样,我还生恐失去天下的贤人 。你到鲁国,一定要记住这条治国的基本道理!”
【周公吐哺是什么意思,周公吐哺是哪个朝代】
周公能够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不修的功绩 , 敬贤纳士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为后世树立了楷模,就连被尊为圣人的孔子都对周公仰慕不已 。而胸怀大志的曹操则以周公自喻,在《短歌行》里写下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的诗句,以表示自己渴望贤才,建功立业的诚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