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过不过中元节,中元节南北方时间差异

南方过不过中元节

南方是过中元节的 。南方该节日是仅次于中秋节和春节的一个大节日,因此这个节日过得比较隆重,南方人在这天会杀鸡宰鸭,并焚香烧纸 , 还会祭祀先人 。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民间世俗称之为七月十四、七月半、祭祖节,其习俗有放河灯、祭祀土地、焚纸锭、祭祀亡魂等 , 不同地区的习俗是不同的 。该节日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祖灵崇拜和相关时祭 。
南方过不过中元节,中元节南北方时间差异

七月半是孝亲月、吉祥月,也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如果有农作物成熟,民间按照惯例是要祀祖的,用新稻米等祭供 , 向祖先报告秋收状况 。七月半和清明节、除夕以及重阳节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 。
七月半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发扬推己及人,二是阐杨怀念祖先的孝道,乐善好施的一个义举 , 这都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的,比较有人情味 。给节日对于文化内涵来说,体现的是一种信仰,七月半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种文化,还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 , 这一传统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的思想,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

中元节南北方时间差异

1、时间不同
根据各地风俗 , 南方人认为农历7月14日是中元节 , 北方人则认为农历7月15日是中元节 。而之所以南方要早一天,据传是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提早一天过节 。
2、习俗不同
中元节里,南方人都会到河里放灯以纪念亡故的亲人;而北方人多以到亲人的坟墓上挂灯烧香的方式来纪念亡人 。

中元节 南方和北方是一天吗

七月十五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元节,也被人们称为鬼节,在中国的传统佳节中,每次过节都会有着不同的讲究,尤其是南北也存在着文化差异,节日习俗也会不同 , 那么南方人都怎么过鬼节,南方农历七月十五吃什么?
南方过不过中元节,中元节南北方时间差异

中元节里 , 南方人都会到河里放灯以纪念亡故的亲人 。
北方人多以到亲人的坟墓上挂灯烧香的方式来纪念亡人 。
【南方过不过中元节,中元节南北方时间差异】
其实,古时候的中元节挂灯放灯也只是为了让那些鬼魂可以托生,不再承受十八层地狱鬼界的苦难,在佛教和道教的真实意图里也可以称之为“孝亲节” 。所以中元节,既可以寄托对逝者的哀思,又让人谨记父母的恩德,是双孝节日 。
南方过不过中元节,中元节南北方时间差异

中元节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不过在广西等南方地区,农历七月十四这天最为隆重 。
在中元节那天 , 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 。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 。濑粉,是东莞人寿宴的传统食品,寓意长长久久,多福多寿 。
南方过不过中元节,中元节南北方时间差异

在江苏省的东县乡,很多乡民在中元节当天都会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 。现在也有人把扁食叫做饺子,其实扁食和饺子大不相同 。扁食和饺子的区别,首先在皮,其次在馅 。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节他们会吃“饺饼”,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 。相传,饺饼筒是济公所留下来的:济公在国清寺为僧时,见每一餐都剩下许多菜,觉得很浪费,就把这些菜裹在糊拉汰皮里供下一餐再食用 , 这种做法受到了众僧的喜爱 , 便流传至民间 。

为什么南方人过年不磕头

过鬼节,一般是南方汉人注重 , 主要原因是,南方汉人的始祖大都来自中原,祖先墓地在北方 , 古代交通不便,清明冬至无法去扫墓,而鬼节那天开鬼门关,其它时候是不开的 , 在鬼节那天焚烧纸钱,祖先之灵可以驾清风来领取,也有的折纸船放入江中,因为天下水相通,可以将思念带到 。
一.介绍
中元节 , 俗称“鬼节”、“七月半” , 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日,部分也有在七月十四日过 , 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 。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 , 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因而固定于这一天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
二.内容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 。兰盆节万灯会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 。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
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 。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这叫作“布田” 。有些地方有放水灯的活动 。
所谓水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 。按传统的说法,水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 。灯灭了 , 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 。那天店铺也都关门,把街道让给鬼 。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 , 这种仪式叫“施歌儿” 。
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 。中元由上元而来 。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 , 为鬼庆祝节日 。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 。人为阳 , 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 。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 , 鬼魂就在那里沉沦 。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
民间普遍流传目连解救母厄的故事:
“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 。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 。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 , 为说盂兰盆经 , 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盂兰实际是佛教的节日,“盂兰”为梵文 , 意为救倒悬、解痛苦 。据“佛说盂兰盆”经记载,当时佛陀的弟子目揵连尊者,以神通力发现其去世的母亲在饿鬼道受苦,目揵连孝顺深切,以神通力把食物送到其母口中,谁知食物在咽喉中变为火炭,不能食用,痛苦万分 。目揵连焦急忧虑,于是去问佛陀应如何救渡 。
佛陀告诉目揵连尊者说:“你母亲罪根深重,曾有五百世的悭贪 , 纵使你神通第一也无法解救她的苦难 , 必须靠十方众僧大德威神之力才能得到解脱!”
到七月十五日那天,是解夏日,又是“佛欢喜日”,亦是众僧自恣日 。所谓自恣就是自己检点,如发觉自己有过失,应对人露忏悔:如任何人犯过,亦应对僧众忏悔 。当日一切圣圣众,均精持律仪,身 , 口,意三业清净,这时候设斋供僧,功德最为殊胜 。
故此佛陀咐瞩目揵连尊者,在七月十五日那天,准备饭食百味五果、汲灌盆器、烧香燃灯,将世上最珍贵的食物酂趍鼘窬都放在盂兰盆内,供养十方大德众僧 。当众僧念咒加持,祈福消灾,使在世人增长福慧,先亡超度 。
后来目揵连尊者得到佛陀教化在七月十五日设盆供养及斋僧,合各大德威神之力,使母亲得以脱离饿鬼之苦 。
根据经中佛所示,如果能在功德、胜会中供佛僧大布施,可令现世父母、六亲眷属,能脱离三涂,衣食丰足 。乃至七世父母都能脱离饿鬼之苦,生于人天中,福乐无极 。如父母在 , 更能福乐百年、长寿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所以身为佛子,为修孝道 , 应常念及过去仍未解脱之先祖父母,于盂兰超幽法会中供养上师大德,燃灯供佛作大功德,以报父母之恩乃利乐解脱十方孤魂饿鬼众生 。
三.发展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 。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 。”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 。因七月暑?。?须更衣防寒 , 与人间“七月流火 , 九月授衣” 。
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 。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老习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中元节俗的首要内容 。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增加祈请佛力普渡“抗战阵亡将士”英灵 。
20世纪50年代,中元节依然热闹 。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 。传统中元节都是商办官助,可到20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 。
60年代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中元节,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非常壮观 。“文革”时期,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中元节也没能幸免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 , 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 。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 。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腥朊袼紫钅坷啾鸬姆俏镏饰幕挪?。
以上就是关于南方过不过中元节,中元节南北方时间差异的全部内容,以及南方过不过中元节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