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杀猪叫什么
明朝杀猪叫做杀万里哼、杀红、屠彘、屠豕等 。如果市井街头如果天天喊着杀猪,朱元璋肯定会受不了,杀猪难道杀自己吗,“猪”在明朝时期是个忌讳的字 。因“猪”和“朱”同音,所以明太祖朱元璋把杀猪叫做杀红,文言文中称其为豕,杀猪就叫做屠彘、屠豕 。明朝百姓将其叫做杀万里哼 。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于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于北京,传十六帝,共计两百七十六年 。明朝时期的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 , 大量的商业资本转为产业资本,出现了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出了世俗化趋势 。
猪和朱为什么要同音
因为“猪”与明朝国姓“朱”同音,所以明朝百姓以“豕”或者“彘”来替代“猪”这一叫法 。猪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牲畜 , 中国人饲养猪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从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猪可对此加以佐证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人的养猪方式也是从放牧式逐渐演变为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在经过唐宋两朝的发展之后,养猪更是成为了百姓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 。【明朝杀猪叫什么,猪和朱为什么要同音】

在唐宋两朝之后出现的明朝,百姓的养猪经验要更为丰富,养猪业也更为发达 。众所周知,明朝的建立者是朱元璋 , 也就是说明朝的国姓是“朱” 。古人向来讲究避讳,而“猪”这一叫法好巧不巧正好与国姓“朱”同音 。如此一来,每当“杀猪”一词出现时便会显得对皇室不尊 。在这种情况下明朝百姓开始转变对猪的称呼 , 以防自己无意间冒犯到天子以及皇家 。

为了避开“猪”这一发音,明朝百姓开始以“豕(shi)”或者“彘(zhi)”来取代这一称呼 。不过这两个称呼并不是明朝百姓所创,而是自古有之 。说到避讳 , 相传唐朝还曾因为国姓为“李”而禁止百姓吃鲤鱼 , 明朝在武宗统治时期也曾发生过类似事件 。明武宗是明朝第十一任皇帝,他曾在正德十四年下令禁止百姓食用猪肉 。猪作为百姓日常生活中普遍且重要的一种牲畜,要求他们禁止宰杀以及食用猪肉其实是非常不合理的 。而这位明朝皇帝之所以下此命令并不只是因为“猪”与“朱”同音,更为主要的原因是他的生肖为猪 。

猪在中国古代其实不单单只是牲畜,它具有不少代表意义 。早在商代时期,猪这种动物便被赋予了财富的代表意义 。除此之外,因为猪这种动物的繁殖能力比较强,所以它还拥有生育的代表意义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人的生活地逐渐趋于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与猪相关的字便随之被创造了出来 。譬如说 , “家”这个字就与猪有关,古时候猪也被称为瘃{zhú}或者豚 。
时至今日,虽然人们能够迟到的食物种类越来越多 , 但是猪依旧是人们日常饮食中至关重要的一件食材 。而且猪真的称得上是全身都是宝 , 它全身上下都可供人食用 。
朱元璋姓名昭示朝代命运
在距今500多年前的明朝,猪差点就绝种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明朝的开国皇帝叫朱元璋,大家都知道古代人很忌讳称谓,尤其是皇帝的称谓都需要避讳,同样在明朝时期,开国皇帝姓朱,一般人自然不能乱叫“朱”这个字了 。
恰好“朱”与猪肉的“猪”是同音的,所以朱元璋建国后,就不让人把猪叫做猪,更何况猪是用来杀的,而且还是杀来吃的 , “杀猪”这不就是杀掉朱元璋吗?因为当时避讳皇帝,所以民间说到“猪”时,都用“彘(zhi)”、“豕(shi)”等字代替,而杀猪不能叫杀猪,而叫杀“万里哼” 。

朱元璋只是不让人叫“猪”,而到了明武宗朱厚照时期,民间连养猪都不能养了,据说朱厚照二十七岁生日那天 , 举行宴会百官来贺 , 当他夹起一块猪肉要吃时 , 突然想起自己姓朱 , 而且自己又出生于辛亥年,生肖也是猪,他顿时不悦起来,于是拂袖而去,剩下满堂大臣,谁也不敢动筷子了 。
后来朱厚照让首辅杨廷和写了《禁猪令》,禁令中说民间不准再养猪了 , 谁敢违背就发配到边疆,于是民间百姓人心惶惶,谁也不敢养猪了 。

不久后朱厚照发现自己吃的蔬菜、豆角、黄瓜等没有以前美味了,看起来不新鲜,于是他觉得出宫看看,蔬菜出了什么问题 。
朱厚照本就喜欢到民间查访,他和太监到京城郊外的乡下,果然见到庄家都蔫蔫的,蔬菜也没有生机,于是便问菜农,这是怎么回事呢?菜农自然不认识皇帝 , 便直接骂道:“皇上不准养猪了,俺乡下人没有猪粪,拿什么肥田?
种出来的庄稼不仅产量低 , 也变得不好吃了,我真希望这个皇帝早点死了才好 。”身边的太监见农民敢诅咒皇上,正要治他的罪,不料朱厚照却拦住了 ,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禁猪令》坏国家的民生大事,他回宫便下令《取消禁猪令》 , 并把允许“养豚”的布告发到全国,这时百姓才终于敢养猪,找到许多偏远地区,才寻得猪种,重新养起来 。
幸亏朱厚照也不是个蛮横不讲理的皇帝,要不然猪真要让他给弄绝种了,如今或许我们都吃不到猪肉了呢 。
以上就是关于明朝杀猪叫什么,猪和朱为什么要同音的全部内容,以及明朝杀猪叫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