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地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我是历史上那些人那些事,我是河北人,我们这里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人们都说,糖瓜地灶二十三,灶火爷上天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灶火爷是一家之主,等到除夕灶火爷又回人间 。

为什么有的地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二十三这天要买糖瓜上供,为的是让灶火爷不说不好的话 。怎么样?你们那里呢?也是这一天吗?
其实有的地方是二十四过小年 。比如北宋的开封 。下面我们就穿越到宋徽宗年间吧 。
为什么有的地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那时称二十四这一天叫交年,意思是新旧交替 。这一天晚上每家都要请僧人或道士诵经,(我想如果家里过得不好,可能就自己念叨念叨吧,现在乡村里人们都是送神念念有词,说些好话,祝福!)另外还要准备酒品水果送神,烧纸钱 , 把灶王爷的画像贴到灶台上 。另外要把酒糟涂抹在灶门上,叫醉司命 。
为什么有的地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这天还要在床底下点一盏小灯,叫″照虚耗″,是驱邪之意 。
这天灶王爷是主角,我们就再说下它吧 。
为什么有的地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东京梦华录》上说这一天烧合家替代纸钱,贴灶马于灶上 。
为什么有的地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灶马就是灶神的画像 。相传灶神是炎帝 。《淮南子》云,炎帝于火而死为灶 。不过也有一种说法,隋杜台卿在《玉烛宝典》中说灶神姓苏名吉利,女的名叫博颊 。而在华北则供奉的是张奎高兰英 。
不管是谁吧,都反映了人们的祈福消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之意,我想不应简单视为封建迷信 , 而已成为一种民俗,传统文化一部分,让我们在愉快的节日氛围中不忘记民族传统,这不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吗?
在全国不同地区,“小年”的日期并不一样:北方大多数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包括浙江台州一带在内的部分 。南方地区则是腊月二十四 , 还有的地方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小年,上海是把除夕前一天叫做“小年夜” 。
为啥同样都叫“小年”,日期却相差这么大?这与古时不同朝代历法、地区性差异等诸多因素有关系 。古代皇家会修历法,里边有这样的明确规定:腊月二十三是小年 。但具体到每个地区,出于实际需要,当地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年深日久难免出现日期不统一的情况,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多样性 。
中国的过年是区间性的,前后持续的时间很长,就会有一些标志性的日期,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代表着过年开始;元宵节叫小年也有道理,代表着过年活动的结束 。不管是哪天 , 都是表达对我们庆祝活动阶段性的区分 。其实不管哪天过小年 , 代表的都是人们辞旧迎新的美好祈盼 。
农历腊月二十三 不少地方的群众称这天为小年 它是春节的彩排 也寄托着中国人辞旧迎新、 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其实,对于小年到底是哪天 ,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在我国北方地区  , 小年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 ,江浙沪地区把腊月二十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
关于小年的来历 有这样一个古老的故事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 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 败尽家业 , 沦落到街上行乞 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 羞愧难当 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为什么有的地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玉帝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 还没坏到底,就把他封为灶王 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 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这便是小年的由来
为什么有的地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说起小年习俗 , 可不止是祭灶哦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 意为给灶王爷送行 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热乎乎的饺子 其乐融融的样子才有年味儿啊
小年,
【为什么有的地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愿你和家人如意平安!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