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望是指一个月中的哪一天
朔望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 。农历中的月是指朔望月,朔望月即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 。古人对月相有一系列专门的描述,每月初一称为“朔”朔通苏,意即月亮复苏了,每月十五或十六称为望,意即满月,最圆,每月最后一天为“晦”,意即月尽无光 。是指月球与太阳的地心黄经相同的时刻 。这时月球处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望是指月球与太阳的地心黄经相差 180°的时刻 。这时地球处于太阳与月球之间 。
朔望之日什么意思
朔:农历每月初一叫朔日.朔日是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跟太阳同时出没,地球看不到月光,这种月相叫朔、朔月或新月 。另外新月也指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 。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六日或十七日) 。
【朔望之日什么意思,朔望是指一个月中的哪一天】
地球运行到月亮和太阳之间 。这天太阳从西方落下去的时候 , 月亮正好从东方升上来,地球上看见圆形的月亮,这种月相叫望,这一天叫望日 。望日的月亮叫望月,也叫满月 。望日的第二天,叫既望 。
袁牧《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业,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 。”“七月望日”指七月十五日 。
张溥《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三月之望” , 即三月十五日 。
引申:晦:农历的每月最后一天 。
姚鼐《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 。”
晦朔就是从某月的末一天到下月的第一天,也指从天黑到天明 。
参考文献:〈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朔是指农历的哪一天
朔日,指每月的第一日 。中国农历将朔日定为每月的第一天,即初一 。朔日有从平旦(天刚亮的时刻)、鸡鸣、夜半为开头的三种算法 。当天月球和太阳黄经相等,称为朔,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和太阳几乎同时出没,在地球上是看不到月亮的 。
朔日是没有月亮的 。这时我们看过去月亮应该在太阳的上方或下方 。完全被太阳光淹没了 。只有当日食,因此日食总是发生在朔 , 时才能见到挡在太阳前月亮黑影 。
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 。这一个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 。中国农历中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定的 。每个月的朔为农历月的初一 , 望为十五或十六 。现在我们过的春节、端午、重阳和中秋等节日都是根据农历确定的节日 。
古代的朔望晦表示哪天
古代望是指阴历每月十五,既望是指小月农历十六日,大月农历十七日,朔指每月农历初一,晦是指农历每月的末一天 。在古籍文献中,对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还有特定的名称 。如每月第一日叫“朔”,二日为“既朔”、“死魄”或“旁死魄”,三日为“哉生明”或“朏”,八日为“恒”或“上弦”,十四日“即望”,十五日“望”,十六日“既望”或“生魄”、“哉生魄”,十七日“既生魄”,廿二、廿三日“下弦” , 最后一天为“晦”或“即朔” 。
一年中还有一些特定的岁时节日,如夏历一年的第一天 , 即正月初一为“元日”、“元旦”、“元辰”、“端日” 。正月初七为“人日” 。正月十五为“上元节”,故又称“上元日”,这天晚上叫“元宵” , 也叫“元夜” 。清明节前一日为“寒食” 。五月初五为“端五”、“端午”、“端阳” 。而在西周早期纪日法中,既望又归为纪日法所规定的的特定名称 。西周早期纪日法将每月分为四份 , 每一份都有其特定名称,望朔正是其中之一 。
朔望指农历每月的哪一天
农历每个月的初一被人们称为“朔”日,而“望”日即指的是农历每个月的十五 。之所以被称为“朔”,是因为每到这一天,月球就会运行到太阳和地球的中间,其会与太阳同时出现又同时消失,这时地球看不到月光,所以把这一天称为“朔” 。而“望”日的名称由来,是因为农历的每月十五日(有时为十六日或十七日),月亮最圆 , 而且日落和月出在同一时间,日、月可以互相望见,所以称为望日 。
另外释义
1、同时这也是两个极端,“无月为朔 , 满月为望” 。表达了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渴望、希望之情 , 同时也说明了大自然不变的规律,由无到有,由有到无,生生不息,生生不灭 。
2、文言文中朔望意为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 , 如百官朝参如朔望(各级官员仍然在每月初一与十五上朝参见)(《明史张宁传》)
以上就是关于朔望之日什么意思 , 朔望是指一个月中的哪一天的全部内容,以及朔望是指一个月中的哪一天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