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为什么又叫乞巧节,七夕节又叫乞巧节古代的女孩们

七夕节又叫乞巧节,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 。
起初的乞巧节并不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的 , 民间称“七姐” 。因而七夕节首先是女子的节日,而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是古代女子崇拜的对象,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当然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 , 得一如意郎君 。
据《东京岁时录》载:“七夕家家锦彩,结为乞巧棚 。”其盛况可见一斑 。“乞巧”活动,其实就是向织女乞求智巧 。
汉代就已有乞巧习俗;南北朝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到唐代这一习俗尤盛,以丢针卜巧,即取清水一碗曝晒与日光下,然后丢枚小针浮于水面 , 看水底的针影形状以卜验投针女子智愚巧拙 。
到了明清,七夕节又演变为“七娘会” , 就是由七位姑娘邀约一起,用通草、彩纸、米面等为材料,包成各式花果人物、宫室器玩,于七夕晚上陈列在庭前八仙桌上,供游人评赏,然后一起比赛穿针、祭拜织女 。
七夕是中国古代年轻女性最为重视的节日,有着如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晒书晒衣、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诞等七夕习俗 。
七夕节的来源,最广泛的就是牛郎织女七夕相会这个传说: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女孩们会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摆上时令花果 , 对着天空的皓月繁星,默默乞求织女能赋予自己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 所以七夕节也被称为乞巧节 。
农历七月初七为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女儿节”,相传这一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 古代民间妇女就会仰望星空,为他们祈愿,由于织女是一位心灵手巧的仙女 , 凡间女子便在祈愿的同时,也为自己祈求智慧和巧艺 。
【七夕节为什么又叫乞巧节,七夕节又叫乞巧节古代的女孩们】
乞巧之俗 , 历代因时因地而有不同,有穿针乞巧、投针验巧、插花供奉、为牛庆生、晒书晒衣、拜织女、吃巧果等,七夕插花所用的花材通常以竹、柳、桂、菊、千日红、鸡冠花等为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