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西京是哪里,古代的西京是指什么地方

历史上的都城 , 除了自己本来拥有的地名外 , 也常以东、西、南、北、中,这几个地理方位来作为别称 。
这样的地理方位划分,其实肇始于周朝 。所谓周朝 , 一共分为西周和东周 , 这两个时期 。原因呢,完全是周幽王上幼儿园的时候,没有好好读“狼来了”的寓言故事,长大以后为博美人褒姒一笑,玩起了烽火戏诸侯的游戏,最后被犬戎攻陷都城镐京(即后来长安),亡了国 。
可是,国家虽然亡了,但周王室后裔仍在,大臣们一商量,惹不起咱躲得起,干脆脚底抹油——开溜 。至于溜到哪里最合理,当时几个比较有远见的大臣,立马想到了东都洛邑(即后来的洛阳) 。毕竟,那里地处中原腹地,城市建设完善,老百姓也比较淳朴 。离原来的首都镐京,也不是特别远 。赶上北方犬戎哪天时运不济,周天子们还能再杀回镐京去 , 常回家看看 。于是乎 , 浩浩荡荡的周王室及大臣领导班子,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迁都运动 。
历史上的第一次西都东迁由此展开 。
当然,它也告诉了我们,运动战的老祖先,正是西周王室们 。
打得过就打 , 打不过就跑 。三十六计,走位上计 。谁说《孙子兵法》是天上掉下来的 , 人家周天子早就用实践指导了一次真理 。
迁都到了洛邑的东周,扰扰攘攘地度过了几百年,期间发生的故事,精彩程度远远超过平静的西周 。所谓“春秋和战国”,就是整个东周的历史 。
东周人立马中原,侧身西望长安之时,肯定忘不了曾经那个“西京” 。
这说明了国都还真是不随便迁的 。古人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 , 所谓国本不可妄动,这句话的解释,除了太子不可乱废之外,其实国都的迁移也是动国本的一个表现无疑 。
大概是受到周朝的影响 , 后世的朝代不到万不得已 , 基本不会轻易迁都 。
可是,历史总是有很多万不得已 。
即便强大如刘邦 , 大概也不会猜到,当年斩了白蛇起义的他,死后两百年自己的王朝,会被一个叫王莽的外戚,给拦腰斩断,建立了一个叫“新”的王朝 。而如果你足够敏感 , 是不是忽然想到 , 王莽同学,名字居然就是“蛇”,王者天下之主也,莽者 , 巨蛇也 。相信刘邦同学这也算一报还一报了 。
【历史上西京是哪里,古代的西京是指什么地方】
可是,人老刘家毕竟根红苗正,总有后起之秀,中兴大统,挽狂澜于既倒!此人之名,正应了后起之秀的秀 , 不用我说,各位看官也知道,此人就是光武帝刘秀 。要不说汉朝学者天天搞谶纬之学呢 , 看看人家刘秀起的这个名字,简直就是为了赓续汉朝历史而起 。
那么,这位光武帝刘秀 , 既是一位中兴之主,也是一位再次定都洛阳的君王 。
大汉国祚,从此又延续近两百年 。
但汉朝人对于长安和洛阳 , 本身就已各称为“西都、东都”、或“西京、东京”,否则也不会有班固的《两都赋》、以及张衡的《二京赋》,名动一时了 。
再后来 , 大分裂时期的中国,庙堂公文中几乎没有听到“西京”的叫法,“西京”一词,更多地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呈现,作为去国怀乡的历史地名 。
到了隋唐,长安作为两代都城,政治地位再次巩固 。而在唐人眼里,长安就是所谓“西京” , 洛阳就是“东京”,所以“西京、东京”两词也多次出现在当时的文人笔记之中 。
但您要是以为,“西京”、“东京”从此就固定下来 , 成为长安和洛阳的专有名称,那这事儿宋太祖赵匡胤肯定不答应,他得让您仔细地再翻翻《宋史》 。
时光到了北宋,一眨眼当年的唐都长安,已经废弃得差不多了 。而开封,却在五代十国的年年重视中 , 成为了五代政权的首都 。后来,得到周世宗的儿子柴思训禅让的赵匡胤,也不得已选择了“四战之地 , 无险可守”的开封作为了都城,因着傲居东方,所以成为“东京” 。而历史上一直被叫做“西京”的洛阳,这时候,因为地理位置在开封以西 , 所以,被北宋人称为了“西京” 。
不光如此,宋朝人把河南商丘 , 即比开封更南的一座城市,赐予了别名“南京” 。而把河北大名府 , 即水浒传里头那个“玉麒麟”卢俊义的老家,赐名为北京 。
这样一来,东、南、西、北 , 都有了“京” 。
按照文字学的溯源,所谓 , 京者,大也!京畿之地,就是首都的意思 。相当于北宋其实有四个国都,但真正具备行政指挥意义的首都,自然是“东京” 。其它,都是玩儿 。所以,也叫陪都 。
你别以为这是北宋的发明,其实,北宋还不是最早搞这套制度的政府 。
最早搞五京制度的 , 是契丹人建立的辽国 。
当时的辽国,可谓一国两制,乃至一国三制的先驱 。
由于,占据了草原地界和部分汉人地界(燕云十六州),以及攻灭了渤海国 。庞大的辽帝国,不得不同时采取几种制度 , 来统治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下共同生活的人们 。于是,善于纳谏的辽国君主,听取了汉族大臣的意见,灵活地采取了“以北人治北,以南人治南”的一国两制制度 , 巧妙地化解了管理难题与民族矛盾 。让辽国北方地区,保留北方的行政体制,辽国以南的属地 , 保持南方汉人的行政体制,各自有各自的行政领导班子,比如我们知道的金庸老爷子写的《天龙八部》中的萧峰,就是南院大王 。他其实,就是负责管理汉地军政的一个高级官员 。
那么,由于辽国地界广大 , 以及统治需求,它不得不搞天子狩猎,下基层视察这套 。于是,也搞了五京制 。它们分别是:1、上京临潢府 。神册三年(918年)阿保机在其发祥地临潢(今内蒙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筑西楼城为皇都 。会同元年(938年)更名为上京临潢府,是辽朝前期的政治中心 。2.东京辽阳府 。神册四年(919年)在辽阳旧城的基础上重修,置东平郡 。元显元年(926年)辽灭了渤海国,改其名为东丹国(即东契丹的意思) 。第三年迁东丹人民于东平郡,升为南京 。后因幽州置了南京,便将该南京改作东京,称为辽阳府 。3.南京析津府 。元显十年(936年)辽得了“燕云十六州”后,在原来幽州地方置南京(又称燕京)为幽州府(今北京西南) , 开泰元年(1012年)改为析津府 。城高三丈,周围达三十六里,是辽代最繁盛之地 。4.中京大定府 。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在原奚王牙帐所在地建立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宁城县西南大明城) 。随即移置汉户到中京附近 , 使这里经济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辽朝后期政治中心移到这里 。5.西京大同府 。重熙十三年(1044年)辽朝又升云州为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名西京 。扼西南要冲,是辽的边防重镇,“非亲王不得主之 。”金朝灭辽之后,基本上沿袭了辽的五京,名称未变,只是在升金的都城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县南白城子)为上京后,便将辽上京改为北京 。另外金一般称辽的南京为燕京 。至金海陵王贞元元年(1153年)迁都原燕京 , 改为中都大兴府 。废临潢府,形成了金的五京:中都大兴府,北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东京辽阳府和南京开封府 。
当然 , 您若以为这地理方位,仅仅是地理方位,那就太小瞧其真实内涵了 。
往往一个王朝的“西京、西都”时期 , 都是其兴旺发达颇具发展潜力的前期,而一个王朝的“东京、东都”时期(除北宋特殊),都是其衰弱不堪 , 不复前代威武之时期 。
“西京”一词原为中国古代京都城市的名称 。
历史上汉代建都长安(今西安),东汉时期迁都于洛阳,因其地理位置 , 长安在西;称西京,称洛阳为东京 。有文选著录《张衡西京赋》佐证 。后来即以西京作为西汉王朝的代称 。
至唐代,又建都于长安 。据新唐书《地理志》一载,天宝二年称西京,至德二载叫中京,上元二年复称西京 。
西京既是汉唐时代我国对外贸易、中西方文化交流之壮举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四海商贸,宾客云集的汉文化都会中心 。
在古代历史上国都以外别设陪都,以于京都以西,有“西京”之称的地名还有,如:唐代(至德二年~上元二年)的凤翔(今属陕西宝鸡域),据旧唐书《地理志》之一载 。五代后唐的太原 , 据五代史《唐庄宗纪》之四载 。五代晋汉周的洛阳,据五代史《晋高祖纪》之三载 。宋代的洛阳,据宋史《地理志》之一载 。辽代的大同,据辽史《地理志》之五载 。金代的大同,据金史《地理志》上、中册所载等 。
总之,历代封建帝王建功立业及改朝换代的革制都城~“西京”的名称从汉代沿至到金代未改 。

历史上西京是哪里,古代的西京是指什么地方


历史上西京是哪里,古代的西京是指什么地方


历史上西京是哪里,古代的西京是指什么地方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