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徐悲鸿 , 大家都有一个印象,那就是马画得非常好 。如果我们在百度上搜索徐悲鸿最具代表的作品 , 排第一的肯定就是《八骏图》 , 八匹骏马从画面的右上角往左下角的方向疾驰,前面四匹 , 后面四匹 。

文章插图
你可能想不到,这么一幅被众人所追捧的画 , 它其实是一张假画!徐悲鸿并没有画过《八骏图》 。
并不存在的《八骏图》 关于《八骏图》的背景,流传着一个故事 。抗战时期,有个美国人叫陈纳德,他是协助国民党政府工作的美国高级将领,这人对抗战的贡献不算小 , 在陈纳德要回美国之前,蒋介石决定送他一份贵重的礼品 。
这位美国将军想要徐悲鸿的一幅画,叫《灵鹫图》 。不过,徐悲鸿拒绝赠送这幅画 。

文章插图
私下里 , 徐悲鸿单独画了一张画送给陈纳德,这幅画就是传说中的《八骏图》 。为什么说是传说呢?因为这幅画后来就不知所踪了 。据说,陈纳德将军去世后,这幅画捐给了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 。但大都会博物馆的负责人坚持说“我们从来没有收到过此作品” 。
说到这儿 , 你可能有个疑问 。如果徐悲鸿根本就没有创作过这幅画,现在我们百度出来的那些所谓的《八骏图》,究竟是啥呢?
其实,《八骏图》是用徐悲鸿的三幅作品拼起来的,完全是“人工PS”的产物 。P图素材出自徐悲鸿的三幅不同的画 。
领头的那匹马是徐悲鸿画的《追风奔马图》,最后的一匹马则来自《扬蹄奔马图》,中间是《六骏群奔图》,这三张画拼在一起,形成了《八骏图》 。
《六骏图》好在哪? 如果想知道徐悲鸿为什么能把马画得这么登峰造极 , 我们把《六骏图》 看明白就可以了 。
这幅的绝妙之处可以概括为三点:构图、透视、墨色 。

文章插图
先说构图 。画家以线条和墨块简练地挥写出运动中的马群 , 以画面中部第三匹马为核心,传达着无坚不摧的力量 。马与马之间的关系疏密有致,上下空间饱满,体现了一往无前的磅礴气势 。
第二点是“透视”与“物象关系” 。自古以来,中国画一般是没有“透视”之说的,“透视”是在西方绘画传入中国之后才有的概念 。简而言之,就是“近大远小”、“前后遮挡”以及“明暗关系” 。
我们以马举例,古时候的人画马多采用侧面表现马的身材,把马的侧面画得很完整 。宫廷画家画马 , 都画得极为严谨 。但是徐悲鸿画的马 , 就有一种马要跑出画面的感觉,原因就是他运用了“透视”与“物象关系” 。
徐悲鸿“学习西方绘画的写实特点来改良中国画”的特点,摆脱了中国画数百年来千篇一律的样子 。
第三是墨色,徐悲鸿画马主张用水墨写意,尽显马的动态天然 。就像《六骏图》这幅画 , 徐悲鸿运用浓墨、重色等手法 , 使最前面的一匹马最为突出 。右边第二匹马与左边第一匹马墨色稍淡,拉开了和前马的距离,中间两马一灰一棕,轻重不同的墨色,形象地表达了马的动态 。

文章插图
说到这里,相信你应该对徐悲鸿笔下的马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徐悲鸿对马有着很深的感情 。他对马的创作和研究贯穿一生,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年,他还在坚持画马 。我想 , 正是因为对马的深情,才能让他画出传世之作 。
关于主播:
【徐悲鸿的代表作艺术特色是什么 徐悲鸿的代表作品八骏图】 徐骥,徐悲鸿嫡孙、当代青年艺术家 。志承家学,潜心研究徐悲鸿收藏15年 。从事油画创作20余年,国家文物局认证油画修复专家 。《徐骥:100幅名画里的中国美术史》:用接地气的方式讲透中国美术史上必知的100幅名画,独家梳理一代宗师徐悲鸿与近现代大师名作,帮你升级美学认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