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从不高深 家庭教育中,养育者与孩子为什么会相爱相杀?
心理学从不高深 , 它就隐藏在你生活中的鸡毛蒜皮里 , 不管你发现没有 , 它时时处处在你身边 。 就像荣格所言: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 , 而你却将其称为“命运” 。
文章图片
这世界上最深的误会恐怕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误会了 。
父母说:我那么爱孩子 , 把最好的都给了孩子 , 但是孩子却毫不领情 , 叛逆难驯 , 实在令人心寒 。 孩子说:孩子爱父母要远多于父母爱孩子 , 但是为什么"伤害"我最深的也是父母?
父母和孩子 , 世界上本该最亲密无私的关系 , 怎么就走向了相爱相杀呢?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的一个朋友A给我讲述了一件她与她侄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
在讲故事之前 , 首先介绍一下家庭背景 。 侄子从小父母离异 , 还在月子里就被送到爷爷奶奶家生活 , 父母在其成长过程中基本缺位 。 爷爷奶奶对孩子的照顾主要集中在温饱抚育的阶段 , 主要关心吃穿用住 , 对孩子精神上支撑不多 , 尤其奶奶 , 平时控制较多 , 孩子比较逆反 。 相比之下 , 孩子和小姑的关系走的更近 , 只是近些年随着小姑结婚生子 , 关系也维系的不像以前那么紧密 。
现在孩子进入青春期 , 有比较明显的适应不良 , 心情不佳 , 小姑为了宽慰侄子 , 提议在寒假期间带侄子一起出门旅游 , 同行的 , 还有小姑丈夫和小姑的两个女儿 。 一趟旅行下来 , 孩子的表现令所有人不满 , 甚至是愤怒 。 用小姑的话说:"各种别扭" 。 到了海边 , 你问他要不要去赶海?他说不要 , 你问他要不要吃海鲜 , 他说不要 , 问他要不要一起去游乐场玩 , 他说没兴趣….侄子的表现令小姑觉得很生气 , 也让姑父很不满意 , 小姑夹在中间更觉得左右为难 。 回家后小姑向妈妈(孩子的奶奶)抱怨 , 在气头上 , 忍不住说:看见他那个样子 , 真想抽他一顿 。
没想到这句话被侄子听到 , 侄子发疯一样冲她怒吼:你抽我啊!有本事你就抽死我…
两人不欢而散 , 小姑气的很长一段时间没再搭理侄子 , 过了一阵 , 侄子好像又恢复正常了 , 主动找她说话 , 两人的关系才又正常起来 。 小姑表示 , 自己现在有小家庭 , 侄子在中学也很忙 , 所以两人的交流并不多 , 只是偶尔在一起吃吃饭 , 带侄子吃顿大餐 。 至于心理方面的支撑 , 就给到的不多 。
听完她的故事 , 我陷入了沉思 。
孩子心理的伤痕如此明显 , 令人触目惊心 , 但是孩子亲人却很可能根本感受不到 。 这也许就是父母和孩子不能同频的根本原因 。
就这个案例 , 我们可以谈一谈在家庭教育中 , 养育者与孩子为什么会相爱相杀的问题 。
在探讨这个话题之前 , 我先放上一个读者的留言:"控制不应该被全部否定 , 玉不琢不成器 , (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 人生最宝贵的经验 , 为何不能传授给孩子呢?(至于)信任问题 , 并不是你无条件信任一个孩子 , 这个孩子就是诚实的 。 人格 , 很大一部分受先天因素影响 。 "这位读者的观点也代表了很多家长的看法 。 在此可以一并探讨 。
到底是孩子天性凉薄还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如果是后者 , 那么何为"正确的"抚养方式?"正确"的标准又是什么?
文章图片
1.正确的抚养方式 , 首先是给予孩子无条件的接纳与爱
人一旦成为父母 , 就会有一种天然的责任感——对待一个全新的生命 , 由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生命 , 我们作为父母 , 理应为ta负责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真正的友情,从不喧哗
- 怕啥来啥,原来其中蕴含这样心理学道理
- 心理学家|男人在哪个年龄阶段,最离不开女人?心理学家的答案很统一
- |发展心理学:为什么很多老人到了70岁就去世了,根本原因是什么?
- 心理学|心理学发现:不管你和丈夫多恩爱,有4个秘密都不能说出口
- 心理学|心理学:哪朵昙花盛开的最绚丽?测测你们的感情是一时还是一世!
- 异性|想让异性喜欢你,用不着花钱,学会心理学中的三个效应就可以
- 心理学|心理学:如果发现男人自私、没有人情味,做这3件事非常有效
- 心理学家:没事胡思乱想是一种病,得治
- |心理学:你照哪个镜子,测出你应该对自己做出怎样的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