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前 所见即所得,我们的大脑只喜欢摆在眼前的东西 | 大脑的欺骗游戏


在眼前 所见即所得,我们的大脑只喜欢摆在眼前的东西 | 大脑的欺骗游戏
文章图片
所见即所得,我们的大脑只喜欢摆在眼前的东西 | 大脑的欺骗游戏 第八篇
这是桔梗在“谈判思维”的第582篇推文 。
全文共2435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

在眼前 所见即所得,我们的大脑只喜欢摆在眼前的东西 | 大脑的欺骗游戏
文章图片

在眼前 所见即所得,我们的大脑只喜欢摆在眼前的东西 | 大脑的欺骗游戏
文章图片
1 引言
让我先问你几个问题 。
粗略估计一下,你觉得下面这个判断是否正确?
死于意外事故的人,要比死于中风的人多 。
这个呢?
死于枪支走火的人,要比死于哮喘病的人多 。
还有这个呢?
死于心梗的人,要比死于糖尿病的人多 。
是不是觉得这些判断听上去都貌似正确?
如果你同意,那么你和大多数人的判断一致 。
但...实际上,它们都是错的...
根据1976年,美国俄勒冈州立研究院的一篇社会心理学实验论文的统计结果,你能看到下面这些反常识的数据 。
死于中风的人,要比所有意外事故而死的人多两倍,但几乎所有的受试者都认为结果相反 。死于哮喘病的人,要比因枪支走火而死的人多20%,但几乎所有的受试者都认为结果相反;死于糖尿病的人,要比心梗而死的人多19倍!但几乎所有的受试者都认为结果相反;
(详见:Slovic, Paul, Fischhoff, Baruch and Lichtenstein, Sarah, ‘Cognitive Processes and Societal Risk Taking.’ In John S. Carroll and John W. Payne (Eds.), Cognition and Social Behavior(Hillsdale, NJ: Erlbaum, 1976).)
那为什么我们却都会有完全相反的印象?

在眼前 所见即所得,我们的大脑只喜欢摆在眼前的东西 | 大脑的欺骗游戏
文章图片
2 可用性偏见
我们依然在“大脑的欺骗游戏”这个系列推文中,它的思维方式启发自牛津大学的实验心理学研究 。
有一些职业和“欺骗大脑”有关 。
比如,职业老千、魔术师、催眠 。
你没看错,这些技术都围绕着如何利用大脑有限的注意力资源,误导并使其超负荷,从而达到欺骗的目的 。
在这个系列里,让我们从“谈判思维”的角度,来看看类似职业老千在“说服”对方的手法里,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
简而言之,三个技术:
超负、短路、从属 。
最近这几篇都和大脑的“短路” 有关 。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习惯,
懒 。
当我们思考做决定的时候,并不是每一次都会不辞辛劳地、事无巨细地把所有分析都从头做起 。
相反,我们的大脑会依赖于经验、猜测、假设和武断,尽量走思维上的捷径,也就是“短路” 。
让我们回到文首的例子中,为什么我们会那样的误判?
因为那是一种典型的大脑“抄捷径”的现象,也就是“短路” 。
心理学上也称之为“可用性偏见” 。
大脑的思维习惯,就好像一个从不收拾的办公桌;
我们拿到信息就堆在办公桌上,新的信息会覆盖在旧的信息上;
大脑很“懒”于去翻那些被盖在很下面的信息,而只会留意更容易看到的“摊”在表面的信息 。
之所以我们会觉得死于意外事故、枪支、心梗的人多,是因为我们在大众媒体、新闻和聊天中更多地会看到这些事情;
而死于中风、哮喘病、糖尿病这样的事情没有新闻或娱乐价值,很少出现在视野中;
那么,当我们的大脑去检索这些“可用性”的信息时,摞在书桌表面的那些信息就是大脑更容易“抄捷径”看到的信息;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