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与人打交道 遇事保持冷静,凡事先责己,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1
人与人打交道 , 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 。
当矛盾摆在面前的时候 , 我们的内心会很难受 , 总认为是别人找茬、挑刺 。 而事实却可能相反 , 我们只是习惯了“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格局 。
晚清大臣曾国藩 , 出生在普通家庭 , 却能达官显贵 , 家族人才辈出 。 他说:“日知其所亡 。 须端楷凡日间过恶 , 皆需一一记出 。 ”
“过恶”的主要内容 , 就是指“身过、心过、口过” 。 如果我们也能做到这一点 , 对于“修身、治家” , 有很大的帮助 。
遇事保持冷静 , 凡事先责己 , 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
1人与人打交道 遇事保持冷静,凡事先责己,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文章图片
02
第一 , 责己之言 , 避免口舌祸端 。
曾国藩在写给弟弟国潢的书信里 , 有这样一句话:“凡好讥评人短者 , 骄傲者也 。 ”
笑话别人的短板 , 这是因为自己太骄傲了 。
顺着“多言”的话题 , 曾国藩还指出 , 弟弟写给他的信里 , 对季高、次青、作梅等几位君子进行了评论 , 并且都带有嘲讽的口气 , 显然是因为弟弟自身的原因 , 有信口雌黄的迹象 。
曾国藩对儿子的教导 , 说:“自古以来凶德致败者大约有二端:一是高傲 , 一是多言 。 ”
在日常生活中 , 作为家长 , 我们常常这样想:“为什么我这么优秀 , 可是养出了这么差的孩子?为什么儿女会如此不听话?为什么我勤勤恳恳做事 , 家人却不理解?”
对于家庭 , 每个人都期待着“完美” 。 现实却一直不会完美 , 因此导致挑三拣四的心态 。
对于外人 , 我们期待“理解、互帮互助” 。 但是外人却在掐你的痛处 , 对你的人生过往 , 不搭不理 。 在你落魄的时候 , 也很难看到温暖的手 。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 凭什么别人要按照你的方式去做事?凭什么要走进你的内心 , 理解你?
责备别人的话 , 多半是希望得到“重视、理解、帮助”等 。 殊不知 , 带着主观意识的话 , 一开口就错 , 引起矛盾 。
有修养的人 , 责人之前 , 先责己 。 如果不是这样 , 那就保持安静 , 尽量少说几句话 。
比方说 , 一位父亲看到儿子糟糕的成绩 , 马上对自己说:“儿子没有考好 , 我错在哪里?是不是忽视了儿子的感受......”
言语上的过错少了 , 口舌之争也就避免了 。 一开口就能给别人鼓励 , 给自己加油 , 积极向上的状态 , 自然会出现 。
1人与人打交道 遇事保持冷静,凡事先责己,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文章图片
03
第二 , 责己之心 , 避免胡思乱想、情绪波动 。
有一次 , 曾国藩去朋友汤鹏家做客 , 喝了几杯酒之后 , 汤鹏的小妾走出来 , 给大家打招呼 。
本是一件寻常事 , 但是大家却有了“审美活动”的心思 , 曾国藩还和汤鹏的小妾聊了一会 。
事后 , 曾国藩认真反思自己 , 写下日记 , 表达痛改前非的决心 。
过了一段时间 , 他去一位同学家做客 。 同学的父亲是内阁大学士 , 家里女眷很多 。 但是他却保持镇定 , 目不斜视 。
有句话说得好:“心乱了 , 一切都乱了 。 ”
当一个人带着“混乱的心思”去工作的时候 , 工作就很容易出错;去看风景的时候 , 也会索然无味;一天到晚 , 都是心不在焉的样子 。
因而 , 修养自己的时候 , 修心至关重要 。 克制内心的“妄想” , 保持心静如水的姿态 , 外界的一切 , 都不能诱惑到自己了 , 并且能够从容活下去 。
《续太平广记》里有一个故事:明朝初年大臣曹鼐在地方为官的时候 , 抓获了一名女犯人 , 该女子外貌很美 , 让人过目不忘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