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撒了谎 , 但是后者的行为会被原谅 , 而前者却被大部分人拒绝 , 甚至认为是品质问题 。 因为他们考虑问题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 , 是否会得到原谅其实与诚实无关 , 而与谎言是利他还是利己有密切关系 。
在现实生活中 , 每个人都避免不了说谎 , 却往往要求其他人忠诚 。
因为人们多会对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 即便是说了谎也会认为有说谎的必要 , 也是为对方着想 。 而出于自我保护 , 对别人的行为就不会像对待自己那般宽容 , 被谎言所欺骗的人们心理上的巨大愤怒及其它心理体验 , 让那些说谎行为的受害者无法原谅说谎的人 。
本文图片
图源:日剧《我的丈夫工作无能》
还有一些人只对最亲近的人说谎 , 尤其爱人 , 按照他们的逻辑 , 认为无论怎样爱情始终不会变 , 对方也会理解并原谅自己 , 于是 , 多年来一直放纵自己欺骗对方 。 他们不愿失去自己 , 但最终生活让他们失去了信任 , 同时失去了婚姻 。
世间说谎的人千千万万 , 说出的谎言也各有千秋 , 但唯一的相同点是那虚假的话语 , 都曾令人坚定不移地相信过 。。
谎言的诞生是说谎者深思熟虑地斟酌、处心积虑地思考的结果 。 于是 , 如何有效识别谎言 , 始终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
谎言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机制 , 识别谎言不能仅仅只靠几个表情和动作 。
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傅小兰所写的《说谎心理学教程》 , 基于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前沿研究 , 从谎言的心理机制、行为线索、社会文化影响、识谎训练、识谎技术及应用等多个方面展开 , 全面梳理了说谎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和脉络 。
作者在书中引用了自己很喜欢的一句话:“不要去欺骗别人 , 因为你能骗到的人 , 都是相信你的人 。 ”
了解神经科学、行为心理学、认知科学等知识
熟知谎言背后的机制和原理
掌握科学识谎的工具
说谎和识谎是一场永无止境的“猫鼠游戏”
人人都可能说谎
但并不是人人都会有效地辨别谎言
-End-
编辑:Cellur | 审核:Yoyo
2022.1.18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爱上你 如何让女人爱上你?这个“稀缺能力”,普通男人要学会
- 01小佩今年39岁 如何正确的挽救一段婚姻?
- 潜规则 人性“潜规则”:弱势的成年男女,该如何正确反击?!
- 公务员,计划拟派到国企担任副职,如何选择?
- 重读《老人与海》:善良或是多变?硬汉精神我们又该如何去理解?
- 面试官:您捡到900元,失主说少100,如何解决?聪明人会这
- 共同富裕——如何做好春节后邀请乡贤回乡共商发展大计
- 如何科学识破生活中的谎言?
- 哈佛 农民父亲靠着“讲故事”,把儿子送进哈佛,成了科学家
- “初中毕业咱就结婚” 孩子早恋后,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