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育意愿走低甚至终身不婚,“母职惩罚”值得反思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23日电(彭宁铃)“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女性终身不婚可能性增加”……近日 , 有关女性婚育的相关话题持续引发讨论 。 专家表示 , 当生育意愿走低 , 女性关注的“母职惩罚”说法值得反思 , 对于提高中国家庭的生育意愿 , 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 比一味延长产假更重要 。
|女性生育意愿走低甚至终身不婚,“母职惩罚”值得反思
本文图片
资料图:新人在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外拍照留念 。中新社采访人员 富田 摄
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发生逆转
近日 ,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透露了有关我国出生人口下降的一组数据: “十三五”时期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 , 2021年相比2020年减少了473万 。 此外 , 我国生育意愿持续走低 , 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 , 2017年调查为1.76个 , 2019年调查为1.73个 , 2021年调查降到1.64个 。
杨金瑞还介绍 , 当前 , 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 , 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 , 受教育年限更长 , 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 , 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 。 “婚姻推迟增加了女性终身不婚的可能性 , 进一步抑制了生育水平 。 ”
“有数据显示女性的生育意愿下降 , 影响整个生育意愿 , 乃至最终的生育行为 。 实际上根据调查 , 男女生育意愿的差别并不是很明显 。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陆杰华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 。
陆杰华说 , 随着时间变化 , 特别是社会经济的发展 , 男性和女性的生育意愿都在下降 。 可以说 , 总体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发生了逆转 , 也就是意愿高于行为 , “比如 , 有人意愿生育2个 , 但实际生育却远低于这一数字” 。
|女性生育意愿走低甚至终身不婚,“母职惩罚”值得反思
本文图片
资料图:“身份证”上印上宝宝的小脚丫 。 中新社采访人员 翟羽佳 摄
生育意愿走低 , “母职惩罚”值得反思
2020年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成果显示 , 中国人口总量增速有所放缓 , 总和生育率下降 。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 , 为何中国家庭的生活质量上去了 , 生育意愿却下来了?
在陆杰华看来 , 这主要是两个方面原因导致 。 “从经济上 , 人们认为生育的成本 , 包括养育教育成本的增加 , 会降低意愿变成行为 , 而在文化观念上 , 今天很多80后、90后生育主体 , 并不认为非要靠孩子提供养老 。 ”
而对于不少网友提到的女性生育困境 , 专家表示 ,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
“在就业方面 , 很多人在研究中 , 把女性的生育和养育等相关角色带来的负面效应叫做‘母职惩罚’ , 这很形象地说明生育对女性的影响 , 比如女性在就业、晋升等方面遭遇的隐性歧视等 。 ”陆杰华说 , “母职惩罚”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一直存在 。
|女性生育意愿走低甚至终身不婚,“母职惩罚”值得反思
本文图片
资料图:女性就业创业专场招聘会 。 张斌 摄
促进性别平等比延长产假更重要
关于生育与女性就业的关系 , 去年11月 , 多地出台延长生育假30至90天的政策就曾引起社会关注 , 有女性求职者直言担忧:“以后入职估计更难了 。 ”
中国人口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庄亚儿曾就此对中新网表示 , 产假太长会导致企业的用工成本增加 , 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或许无法承受 , 反过来会对女性就业进行限制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