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措那到达旺前线,一路都是原始森林,只有一条紧急修造的军用急造公路 。这军用急造公路,刚开始运送第一批参战人员和火炮上前线时还行,即使半路上车辆、火炮陷住了,人员可以下车,减轻车辆的载重,而且人多势众,可以帮助推车、推炮 。现在这军用急造公路,已变得坑坑洼洼的了,再加上雨雪纷纷,雷荣安一行很快就陷入泥坑里——车上载的可是死沉死沉的炮弹,4吨的炮弹再加上车重,而且只有18人,要将车辆拽出来可就麻烦了!
麻烦到什么程度?雷荣安用了四个字来形容:举步维艰!
每次车辆陷入泥坑,雷荣安就带领17人一起找石块、木头,推的推、拉的拉,甚至将身上的皮大衣脱下垫在车轮下 。但往往的情况是,好不容易才将第一辆车拖出来,第二辆车又陷进去了……有些地段,车辆根本无法通过,将树木锯倒垫路,哪知两三台车一过,路基就往下沉,树桩就顶住车的后桥……
出发的第三天,雷荣安一行途经一段全是泥坑的道路 。最多的时候有八台车一起陷进了泥坑里!整整一天一夜,整个车队才走了六公里,并且把所有人都搞得筋疲力尽的!好在后来遇到奔赴前线的部队——有的车硬是让一两百人硬拉过去 。连路过的陈明义将军也亲自与战友们一起拖车 。有了大家的帮忙,车辆这才顺利通过了那段让雷荣安无比头疼的道路 。
路难走是第一道难关,更大的难关是饥饿和疲劳 。因为雷荣安一行是连续执行任务,身体早就透支了,11辆车18个人轮流开,剩下的7人勉强在副驾驶室里休息一下 。说是休息,遇上车陷入泥坑等情况,又不得不下来帮忙 。可以说基本就没怎么休息过 。而雷荣安作为这11辆车的指挥员,可是一眼也不能合,第三天他的两只眼睛肿得老高……解决疲劳,大家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拿冰块敷在脑袋上,刺激神经 。而新驾驶员张启林的办法更“绝”,拿一根棒子往自己脑袋上敲,不知敲了多少个包……
雷荣安说,对付疲劳还好办些,而饥饿就不好对付了 。由于时间紧,粮食没有来得及补充,雷荣安一行的干粮早就吃光了 。路上遇到的战友所带的粮食也有限,更何况他们是要上前线的,不吃饱怎么杀敌呢?
雷荣安一行发现森林里有一种草吃起来酸酸的(大家就叫它“酸酸草”),勉强可以充饥 。而张启林不会吃,咬一口就往外吐 。张启林因此饿得有气无力的 。雷荣安洗了一把草递到张启林面前,说,要完成任务,必须吃下它!张启林看着雷荣安说道,副排长,你放心,我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会前进,死也要死在驾驶室里……
就是在这样的艰难与困苦中,雷荣安带领大家,经过五天四夜,硬是把11辆车的炮弹完整地送到了前线 。要论他在完成战斗保障任务中做出的“特殊功绩”,这应该算是一条!
文章图片
抚顺市委员会、抚顺市人民委员会、抚顺军分区赠送给英模报告团雷荣安的记念册
第二条“特殊功绩”在于雷荣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所学技能,创造了属于雷荣安的“绝招” 。
第一招是使用千斤顶使车辆原地转弯 。雷荣安一行行驶的军用急造公路,因环境限制,很多转弯地方路窄弯急,又笨又重的“解放军牌”汽车很难转过去 。其中有一个急弯,有六台车的驾驶员不仅没开过去,还将车开入一个死点,进退两难 。怎么办?雷荣安想到了使用千斤顶,以千斤顶为支点,再使用人力将车直接转过去 。这个方法不仅节约时间,还非常有效 。很快,后续车辆到了这些路窄弯急的地方,都使用这个方法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文学一等奖:家 有 母 亲 !
- 乘客不紧不慢买早餐,司机取消后被威胁,服务行业就该低人一等?
- 王牌部队|《王牌部队》顾一野的“战斗英雄”与高粱的“一等功”有何不同?
- 微小说 一等奖微小说:出轨
- 微故事一等奖:《雨还在下》
- 真正的交际高手,总是“低人一等”
- 老人没钱支付药费,被院方停药,子女无助发声:我妈是一等功臣
- 山高水 我的先生,这山高水远,不妨再等我一等
- 大赛一等奖作品《“窝囊”的父亲》,看哭了无数人
- 文学大赛一等奖:家有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