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在一个毫无选择的条件下,就是要在一维尺度中分出一个高下,没什么比“锚定效应”威力更大的东西了 。
之所以我说它威力大,是因为它的威力表现得毫无道理可言 。
一些毫无关联的数字,就能变成一个带着长长铁链的长锚,远远地把你的焦点拉向远方 。
更让人无语的是,一大堆人会大声宣称,
我很理性,我绝对不会被所谓的“锚”影响,那是你们不够理性 。
然而说这些话的人都错了 。
不信?
你可以尝试用下面的问题来考验一下你身边的人;
这个问题会用两个“锚”来重塑它的叙事,你会惊讶于这两个“锚”给他们带来的影响 。
你先问第一个人,
请你估计一下,一台波音747这样的喷气式飞机,油箱大概多大?多于500升还是少于500升?
请注意,我们在这第一个问题中,下了一个无关的锚,“500升”,它和标准答案离得很远 。
然后你再问另一个人,
请你估计一下,一台波音747这样的喷气式飞机,油箱大概多大?多于50万升还是少于50万升?
同样,这个问题里,下了另一个无关的锚,“50万升”,同样和标准答案离得很远 。
(当然,请你分开问两个人,别在一起问,哈)
你会发现他们估计出的数字会有这样的规律,
第一个人的数字会明显低于第二个人 。
因为第一个问题中的“锚”会无形把他的猜测拉的很大,而第二个问题中的“锚”作用相反 。
实际上正确答案是“22万升左右” 。
你以为你能逃得过锚定效应?
嗯,不太可能 。
正如文首故事中那些有着十年从业经验的法官和公诉人,依然无法不被影响 。
3 相似性活化
目前为止,我最喜欢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对“锚定效应”的解释 。
他说,
“锚定效应”,是大脑的“系统一”,也就是“感性系统或快系统”,对所接收信息的“相似性活化” 。
啥是“相似性活化”?
让我用一个例子来解释给你听 。
比如,我问你,
你觉得圣雄甘地活了多少岁?
你会怎么猜?
无论你猜多少,这没关系 。
让我给你加一个“锚”,
你觉得他活得比144岁大还是小?
这下子你的答案,就会显著地朝“144”这个锚的方向走了;
尽管“144岁”这个锚很夸张,没人能活那么久;
但在被这个锚的影响之下,很多人开始猜80多、90多、甚至100多 。
为啥?
因为“144岁”的这个锚,能瞬间在你大脑的“系统一”中,做“相似性”的匹配;
而最容易做出的匹配就是,
老 。
这个“老”的相似性一旦被匹配,你的大脑就会把“老”的猜测进行“活化”;
于是,你的估计就明显开始增大了 。
实际上,正确答案是79岁 。
如果我们能够把“锚”在谈判中运用的炉火纯青,会是什么样子?
细思极恐,对吗?
 
 
文章图片 
4 活化实验
德国心理学家,马斯韦勒,把“锚定效应”的“相似性活化”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
在一些类似的实验中,“锚”能促发各种各样的“活化” 。
比如,
你觉得德国的年平均温度是高于20摄氏度?还是低于20摄氏度?
这是一个锚,那另一个锚就是,
你觉得德国的年平均温度是高于5摄氏度?还是低于5摄氏度?
受到这两个问题影响的人,不仅猜测的数字有了相应的变化,连接下来的想法也发生了变化;
比如,接收第一个问题的人,就会开始关注“沙滩、太阳”这样的词汇和描述,因为“20摄氏度”和“热”的相关性被活化了;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只要努力不止,进步也会不止,希望就在不远处
-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痛苦我觉得自已可能患上抑郁症。|是什么让你觉得自己已经不是以前的自己了?
- 01在很多家庭之中 为什么很多婆媳关系不和睦?
- 曾经我做过一个小的采访 女人在婚姻里,要学会迎合自己的意见
- 中国唯一演遍四大名著的美人:因漂亮在火车站被导演相中,现过成这样...
- 继“妻荒”后,又一“怪象”出现,年轻人却毫不在意?
- 不要乱叫老家了!中国姓氏图出炉,你的根在这...
- 虞书欣,活在世界上的另一个你,就是实话实说嘛!
- 在一起是为了开心,不在一起也是
- 孩子在家庭下长大成人 孩子被家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