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饮食特点有什么不同?

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强烈冲击 , 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其中中国饮食文化受到西方饮食冲击的力度也是十分强劲的 ,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一代人的饮食习惯 。那么两者之间都存在着什么差异呢?
饮食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 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 。正是因为这些差异 , 饮食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 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 , 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这里简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
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 , 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 。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 , 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 , 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 。即便口味千篇一律 , 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 。在宴席上 , 可以讲究餐具 , 讲究用料 , 讲究服务 , 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 。
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 , 从洛杉矶到纽约 , 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 , 无艺术可言 。作为菜肴 , 鸡就是鸡 , 牛排就是牛排 , 纵然有搭配 , 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 , 一盘“法式羊排” , 一边放土豆泥 , 旁倚羊排 , 另一边配煮青豆 , 加几片番茄便成 。色彩上对比鲜明 , 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 , 各是各的味 , 简单明了 。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 , 关键就在于它的味 。而美味的产生 , 在于调和 , 要使食物的本味 , 加热以后的熟味 , 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 , 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 , 使之互相补充 , 互助渗透 , 水乳交融 , 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 。
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 , 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 。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 , 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 , 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 , 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 , 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
【中西方饮食特点有什么不同?】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 , 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 。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 , 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 , 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 , 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 , 一到中国厨师手里 , 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 , 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 , 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 , 虽口味千篇一律 , 但节省时间 , 且营养良好 , 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 , 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 。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 , 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 , 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
饮食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 , 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 。在中国 , 任何一个宴席 , 不管是什么目的 , 都只会有一种形式 , 就是大家团团围坐 , 共享一席 。筵席要用圆桌 , 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 。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 , 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 , 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