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 《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一本关于书籍与读书的作品集( 二 )


就像同一类书,你喜欢读这一本,而我却偏爱另一本,甚至对于你喜爱的那一本怎么也读不下去 。又或者,在不同的心境下,对同一本书的态度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读者本人的独特品味才是选书的主导因素 。
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 《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一本关于书籍与读书的作品集
文章图片
每个门类的书都可以列出上百本,且本本都是经典 。每一本对一些读者来说都比其他的好 。书单很大程度上有着列单者的偏好,而一个真正喜欢各类书籍的人会发现他不同的情绪决定了他当前需要读的书 。
拉迪亚德·吉卜林也提出过,最好不要为别人推荐书籍,哪怕是最经典的书籍,除非你对它各个方面都极为了解 。如果一个人热衷于阅读,我认为他应该向一个更了解他和他的生活的长者敞开心扉,并在选书这件事上接受其建议 。
这与罗斯福提出的,“别人的建议的有效性和提建议者对被帮助者思想的了解程度 。”不谋而合 。
【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 《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一本关于书籍与读书的作品集】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 《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一本关于书籍与读书的作品集
文章图片
03.书的价值如何界定?
虽说选择自己喜欢的书进行阅读无可厚非,但不得不说,阅读低劣的书籍虽能取乐,其中浅薄和粗俗所带来的快乐远不足以抵消它们造成的伤害 。
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 《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一本关于书籍与读书的作品集
文章图片
对于书的价值,罗斯福如是说:许多新书虽不具有流传价值,但仍值得或多或少地细读一番 。一是因为其有助于我们清楚大众的兴趣和口味,二是因为这些书籍尽管只具有短期价值,但也许会提出一些有意义的观点,并且引发舆论和思潮,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
而那些具有恒定价值的书籍,既具备文学情趣,也可以带来现实慰藉 。
拉迪亚德·吉卜林则表示:对经典有一定的了解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它让你意识到,世界的方方面面都和我们自己不一样,但在真正触及人的内心生活的方面,那些标准和目的并没有改变 。
亚瑟·叔本华亦表示:在任何时代都有两种文学并存,并肩而行,但彼此所知甚少;一种是真正的文学,另一种犹如淤泥 。前者蜕变成永恒的经典,它们被信仰科学或诗歌的人视若珍宝 。
努力去培养自己对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公认的经典之作的喜爱,是一件有益的事 。阅读一些好的作品,持续的脑力劳动会带来能量,从而渐渐能够享受阅读好书的过程 。当完成这一步时,就可以很快建立起信心,为自己选到心仪的好书 。
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 《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一本关于书籍与读书的作品集
文章图片
书中还提到,有远见的父母可以先教会孩子尝试并且喜欢上阅读一本好书,再建立享受好书的持续性心理需求 。如果能让孩子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就更好了,这样除了学习我们自己国家的文学之外,还有机会探索另一个文学世界 。
或许有人会说,现在的译本很容易找,只是,译本与原著之间总归会有差别的 。就像同一本书,不同的译者会有不同的见解,所呈现出来的东西自然也是不同的 。汲取知识最好的途径便是去读这本书的原著 。
在《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一书中,记录了四百年间文学名家对阅读和书籍的看法 。关于如何选书、读书、藏书甚至弃书,将宝贵空间和宝贵时间留给有价值的书的方法指南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