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改了安欣一场戏,特别关键

《狂飙》里有一场安欣在小河边表白孟钰的戏 , 小说里不是这样的 。
小说里是孟钰先表白的安欣 , 而且场景是在大排档 。
但有一个话题没变 , 那就是孟钰希望安欣和她一起去北京 。
|《狂飙》改了安欣一场戏,特别关键
本文图片

小说里安欣并没有说什么“我是京海人”之类的话 。
当时安欣正在犹豫该怎么回答 , 忽然旁边出现一伙打架的 。 然后安欣站起身来 , 就要冲过去拉架 。
这时孟钰一把抓住安欣 , 说:“你不去 , 没人知道你是警察 。 ”
然后安欣挣脱了孟钰的手 , 回了句:“我自己心里知道 。 ”
这是我读小说时最受震撼的一句话 。
小说里也说了 , 孟钰听到这句话之后 , 望着安欣的背影 , 便已经知道了他的答案 。
后来 , 安欣卧薪尝胆二十年 , 是什么支撑他挺过如此漫长的等待呢?
剧中用了另外一段话来总结:“有太多人不明不白地走了 , 有太多事不明不白的就压下去了 , 我要给他们一个交代 。 ”
|《狂飙》改了安欣一场戏,特别关键
本文图片

“我自己心里知道”vs“我要给他们一个交代” 。
前面这句的主动性 , 要更高一些 。
我自己心里知道我是个警察 , 意味着无论是否有人监督我 , 我都时刻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 不应该做什么 。
而 , 我要给他们一个交代 , 就有一种被监督的感觉 。 仿佛那些牺牲的战友和无辜丧生的平民在天上盯着我 , 所以我必须跟黑恶势力死磕到底 。
一个人 , 对待工作的心态 ,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境界 。
最底部的一层 , 是饭碗 。
只要能赚钱 , 我干这行也行 , 干另一行也可 。
中间一层 , 是事业 。
我对这份工作有着较为清晰的中长期规划 , 我愿意为之付出时间和努力 , 并在取得工作成绩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 。
顶端的那一层 , 是使命 。
天降大任于我 , 我责无旁贷 。
|《狂飙》改了安欣一场戏,特别关键
本文图片

对号入座 , “我自己心里知道我是警察”属于使命感 , 而“我要给他们一个交代”属于事业心 。
使命感 , 高于事业心 。
剧版《狂飙》舍弃了安欣作为警察的使命感 , 代之以要为逝去的人们讨回公道的事业心 , 境界就显得低了一些 。
有使命感的人 , 工作的动力绝大部分来自内心 。
不待扬鞭自奋蹄 。
安欣在剧中说过另外一句话 ,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后路” 。
这句话 , 其实就是使命感的衍生品 。
如果只有事业心 , 却尚未上升到使命感 , 那么这些人做不到“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后路” 。
孟钰的老公杨健、安欣的师父曹闯 , 都是这种虽有事业心但还没上升到使命感的人 。
|《狂飙》改了安欣一场戏,特别关键
本文图片

这两个人都曾经是好警察 , 但在个人利益和职业使命发生矛盾的时候 , 他们都产生了动摇 。
杨健为了让孟钰不再像她妈那样提心吊胆 , 选择了离开警察队伍 。
曹闯为了当上副局长 , 接受了赵立冬递过来的橄榄枝 。
其实 , 只要杨健和曹闯不腐败 , 即使他们不当警察也很正常 , 这没有什么好谴责的 。
但你对比一下安欣的选择 , 就会看到差距 。
同样是为了让孟钰不再提心吊胆 , 安欣选择了离开孟钰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