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能认识到这些想法或“内在的批评声”时 , 就能找出那些重复发生的问题 。 也就能知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怎样让我们拒绝被爱的 。
可能我们很难被伴侣认同 , 或者当对方依赖我们时会感到生气 , 又或者一个爱的眼神就能让我们厌恶、不安和抗拒 。
一旦知道了自己的行为模式 , 就能追根溯源 。
我们可以回顾童年寻找可能的成因 。
你是否被父母或照顾者拒绝?你是留守儿童吗?你看过父母打架吗?你是否意识到关系中影响你行为的消极因素?
儿童时见过和体验过的态度和行为 , 经常潜意识地塑造我们成年时的想法和行动 。 当一个人爱我们和对待我们的方式与童年经历不同时 , 很少有人能预见到我们的成年关系出现了挑战 。
拥有一段满意、充满爱意的浪漫关系 , 常常意味着我们和家庭关系模式的突破 。
让我们从原生家庭中分离 , 并意识到自己的独特身份 。
虽然这是一个积极的进步 , 但也很可能会搅乱我们 。 然而 , 不能和过去环境中消极的应对机制分离 , 会让我们很难成为一个快乐独立的成年人 , 过自己的生活;更难成为一个有爱的成年人 。
当我们明白自己的过去如何塑造现在 , 我们就能为了提升自己的恋爱生活 , 而做出有益的行动:我们可以把情绪和投射放回原处 。
比如说 , 我们可以不再拒绝或怀疑伴侣 。
不再听从你的内在批评家
试着识别脑海中微弱的声音 , 它在给你埋下这样的信息:“他不是真的爱你 。 别傻了 , 趁他真的伤害你之前赶紧走吧 。 ”想想这个内在的批评声是怎样指使你拒绝爱情的 。 “她只是在操纵你 。 不要让她了解真正的你 。 你不能信任任何人 。 ”想想内在的批评声是怎样打击你的信心的 。 “你太丑、太胖、太穷、太恶心 , 很难拥有亲密关系 。 没人会对你感兴趣 。 ”
本文图片
电影《小妇人》
这种残酷又放任的思维方式贯穿了你的整个生活 , 引诱你逃避爱 。
识别出内在的批评声 , 你就不会再把它看成你自己的观点 。 这样你就可以把它分离出来 , 并且和它的有害指令作斗争 。 记住 , 让你的内在批评家离开意味着让一个旧身份离开 , 虽然这个批评家让你不快 , 但熟悉它也能让你感到安全 。
与这位批评家决裂会唤起焦虑 , 但是引发的却是值得一战的斗争 。 每一次变化时 , 在焦虑中给自己能量并与内在的批评家驳斥 , 将会变成最真实的自己 。
挑战你的防御机制
我们很容易就退回旧的、舒适的活动 , 这些活动让我们感到受庇护和孤独 。 即使这些活动可能让我们感到孤独、不满或让我们强烈抵抗爱 , 我们还是会回到防御机制 , 它就像是掩护我们与世隔绝的一条厚毛毯 。
但是防御机制 , 并不是我们的朋友 。
它们的存在就为了阻止我们达成目标 。
像个孩子对某人敞开心扉或表达感受 , 也许会感觉吓人甚至危险 , 但是在我们当前的关系里 , 这样做可以使这些相同的防御机制不再有建设意义 。
也许假装不在乎 , 可以帮助我们抵御被忽视或轻视的痛苦感受 。 然而 , 这种态度也会让我们很难接受爱的感觉 。 了解了童年时帮助过我们的适应机制 , 正在损害我们的现在 , 就可以用行动反对这些几乎成为本能的行为 , 随着时间慢慢地 , 变成我们希望成为的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父母|我花30多万,供你读完研,就因只给弟弟买房,你要断绝关系?
- 爱情|变心的男人,会如此“敷衍”你
- 墨然|能把这些话落实到实际的人,心里是有你的
- 两性关系|感情生活中这样走,男人或许对你情有独钟
- 媳妇|父亲开玩笑跟弟弟说,让姐姐好好挣钱,以后你娶媳妇还指望她呢!
- 当你老了,去兄弟姐妹家吃顿饭,就会明白这四件事!
- 修·蓝|我们要时常清理自己的负能量,记得多说“谢谢你”和“我爱你”!
- 镇江中院青年干警参加“镇好邮你”青年联谊活动
- 人际关系:如此对你的人,真的没必要继续联系了
- 艾西瓦娅|印度第一美女艾西瓦娅:美若天仙人见人爱,为何嫁给香蕉树还被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