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创尔生物旗下有创福康、创尔美两大品牌 , 前者用于创面的辅助治疗 , 以及痤疮、皮炎、湿疹等皮肤过敏疾病的辅助治疗 , 后者为化妆品品牌 。 创尔生物推出的胶原贴敷料、胶原蛋白海绵已经拿到医疗器械三类证 , 胶原贴敷料则拿到了二类证 。
按主要功效成份看 , 根据创尔生物招股书 , 2019年中国贴片式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中 , 胶原蛋白、透明质酸钠和其他约各占三分之一 。 透明质酸钠在护肤品中的市场教育领先于胶原 , 应用更广泛 。 创福康是胶原蛋白类敷料的领导品牌 , 敷尔佳是透明质酸钠类敷料的领导品牌 。
“身在械 , 心在妆”不是长久发展之道 。 审批流程上合规的二类、三类医疗器械 , 其营销宣传策略需要更加审慎 。 因为长期以来 , 医疗敷料都存在包装模仿化妆品、产品备案/注册信息与宣传不符、宣传夸大失实等问题 。 2021年是医美行业的监管大年 , 年中 , 八部门开启了为期6个月的联合专项整治活动 , 在这一背景之下 , 存在合规风险的细分领域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 。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前 , 医用敷料行业中 , 仅旗下拥有薇诺娜品牌(二类证)的贝泰妮是创业板上市公司 。 去年9月 , 敷尔佳递表科创板 , 三板挂牌的创尔生物也停牌递表科创 , 但在年末 , 两家公司全部折戟 。 招股书数据显示 , 两家公司的共同点是“重销售、轻研发” 。
具体来看 , 2018年至2021年Q1 , 敷尔佳的研发费用率不足1% , 仅有2名研发人员 , 同期 , 销售费率却分别高达33.18%、38.73%、40.38%、43.74% 。 而创尔生物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比营业收入为5.04% , 勉强符合企业申报科创板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5%以上的要求 。 相较于研发 , 攥在企业手中的医疗器械批文才是其核心壁垒 。
目前 , 创尔生物在科创板多次IPO审核终止后 , 转投北交所 。
医用辅料本不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品 , 随着监管的频繁出手 , 企业经历阵痛 , 但“医美面膜”能否回归医用本途其实也存在不确定性 , 因为市场已经被教育起来 , 完全抽离并不现实 , 但换个角度 , 曾经历医用辅料“降维打击”的普通面膜们 , 或许得到了一个反击机会 。
——END——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治疗医美科普 | 光子嫩肤适应症与主要事项
- 下巴40岁后如何避免在医美抗衰项目上“踩雷”,医生总结告诉你
- 医美 当他们热衷护肤做医美……男士也开始容貌焦虑了吗?
- 时间田毅医生自述:为什么在工作之余,要在平台做医美科普?
- 水光针 年过30,皮肤开始松弛下垂,想要医美解决,该如何选择项目呢?
- 案例 美容笔记、手术案例……让人心动的“医美种草”真的靠谱吗?看了“整形前后对比图”心动了?几十元钱就能买6000张
- 治疗医美科普 | 微针和水光到底适合哪些人做?
- 菲洛嘉 新品牌|医美反垄断是否该拿“洋品牌”开刀?
- 化妆品 谣言:医美面膜绝对安全
- 时代美容行业迎来轻医美时代,医珍美品牌强势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