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婉莹|老杜梦画 1725 | 上海故事:这个女人的命运五

郭婉莹|老杜梦画 1725 | 上海故事:这个女人的命运五
本文图片

被洗劫一空的郭婉莹 , 带着一双子女离开了独栋洋房 , 他们被扫地出门了 , 蜗居在一间只有7平米的亭子间 。 日子过得生不如死 , 可郭婉莹依旧能从容优雅的面对 , 曾经的名媛、郭家四小姐的身份 , 不再能够给她带来荣耀 , 反而成了一顶要把人压死的“资本家”帽子 , 被强制要求去参加劳动改造 。 1969年 , 郭婉莹被送往崇明岛的农场进行劳动改造 。 在农场 , 郭婉莹和男职工一起挖过鱼塘 , 挑过河泥 , 也洗过污秽不堪的厕所 。 可是 , 就算她拼了命地干这些又脏又苦的活 , 却依然没能让革命群众满意 , 因为他们不相信 , 这个“外国老太婆”能改过自新 。 然而 , 挣扎在生命线上的郭婉莹 , 依然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 , 挺着腰杆 , 坚强地面对眼前的一切 。 即便生活满是辛酸 , 她也要活得优雅 , 活出尊严 。 有朋友问她:“都这样了 , 你为什么还要那么讲究?”郭婉莹说:“因为 , 这才是人的样子 。 ”
根据当时国务院公布的《工人、职员退职处理的暂行规定》:女性职员的退休年龄为55周岁 , 但年届55岁的郭婉莹却没有这个资格 , 而是被调到外贸职工业余大学去教英语 。 直到1971年 , 62岁的郭婉莹才等到了退休通知书 。 退休后 , 郭婉莹虽然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 , 但依然蜗居在7个平方的亭子间 , 和邻居共用着一个厨房和厕所 。 过着相当的清苦 , 靠着36元的退休金维系着一家老小的生活 。
无论生活有多苦 , 郭婉莹始终保持着优雅和从容 , 一个人生活 , 每天都要化好精致的妆容出门 。 年华老去的她 , 依旧把一头银发卷得整齐有序 。 哪怕在她最后的岁月里 , 年近90的她 , 依然拒绝了儿女想要接她一起去海外生活的要求 。 郭婉莹的经历引起了海外媒体关注 , 英国BBC电视小组首先来到上海 。 在拍摄完郭婉莹曾经居住过的花园式楼房后 , 采访人员问郭婉莹每个月的退休金折合为英镑后大概多少钱 , 她无语了 , 选择了拒绝回答 , 首先她不会说谎 , 如果照实说了 , 她不知道她又将面临什么灾难 。 最后BBC按照他们的揣测 , 替郭婉莹做出了“解释”:几十年的恐怖经历 , 已经让郭家四小姐吓破了胆 。 美国著名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华莱士也千里迢迢从美国跑到上海 , 希望郭婉莹亲口说出自己在中国大陆所遭受的苦难 , 而郭婉莹始终没有上外媒的当 。
1998年9月25日的傍晚 , 上海医科大学医学院的解剖实验室响起了莫扎特的《安魂曲》 , 以祈祷被安放在解剖台上的郭婉莹获得永恒的安息 。
享年90岁的郭婉莹在生前签下了遗体无条件地奉献给医学的志愿书 。 看着解剖台上典雅而安详的郭婉莹 , 人们或许很难想象 , 她当初签署这份志愿书的时候 , 是怎么想的 。 中国人自古就崇尚死后入土为安 , 捐赠遗体原本就是大多数国人做不到的 。 而作为一个在中国经历了数十年劫难的归国华侨 , 郭婉莹竟然做到了……
图文由老杜原创、绘制
老杜梦画 , 自说自画
【郭婉莹|老杜梦画 1725 | 上海故事:这个女人的命运五】东倒西歪前后上下 , 南腔北调酸甜苦辣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