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 如果吃个不停,会不会一直胖下去?如果一直节食,会瘦到什么程度( 二 )


到了现代社会 , 食物随处可见 , 活动水平持续下降 , 这真的是一件坏事 。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 , 也有一些例外 。 比如有的人似乎在过量进食后的反应就很大 , 现在被称为非运动消耗(NEAT)或者自发的身体活动(SPA):一些人在吃了很多之后会提高活动消耗 , 燃烧额外的热量 , 而不是将它们储存起来 。
这些其实就是很难增重的人:当他们试图提高食物摄入时 , 他们不仅仅会下意识地开始动起来 , 他们的饥饿水平也下降了 。 你身边也许有这样的人 , 他们总是在动来动去 。 这样细微的活动量累计下来就非常多了 。

不幸的是 , NEAT似乎非常受遗传因素影响 , 研究人员还未能找到具体的原因 。 这也许不仅仅与各种激素有关 , 还可能与大脑的反应有关 。
这一切都可以说明 , 人类的体重存在设定点(set point) , 会让我们很轻易去适应热量的增减 。 不过 , 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这个观点 ,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适应点(settling poin)理论能够更好地描述这个现象[1

现实世界中的设定点和适应点
前面提到 , 设定点理论认为 , 身体会试图通过调节代谢率、活动水平、饥饿等来保护体重或者体脂水平 , 以响应体重或者体脂肪的变化 。
这几乎就意味着 , 任何试图改变体重或者体脂水平的尝试都是徒劳的 , 因为身体存在这样的对抗机制 。 当谈到减肥时 , 这一点尤其正确 , 因为人体似乎更能对抗体重的减少而不是体重的增加 。

相反 , 适应点的观点认为 , 体重/体脂水平会基于环境“安置”在某个点 。 食物的供应或者缺乏以及食物的美味程度 , 包括我们的活动量 ,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调节身体的适应点 。
所以当一个人有吃不完的食物 , 每天也不需要什么活动量 , 那么TA的体重就会定在较高的点 。 现在改变TA的饮食 , 或者要求TA大量运动 , TA的体重则会定在较低的一个点 。
现在看来 , 两种观点似乎都有道理 , 而且也有数据支撑 。 考虑到我们现在对不同体重调节系统的理解(稳态和享乐) , 我认为这两个概念都是在调节体重或者体脂水平 。

没有人能否定 , 当体重或者体脂水平改变时 , 身体会去对抗 , 尤其是体重/体脂降低 。 同时 , 如果认为人类只不过是由一种自我平衡驱动的自动装置 , 却无法控制进入嘴里的东西 , 那就太愚蠢了 。 在一定范围内 , 很明显是适应点占主导地位 。
更新的体重调节模型将设定点和适应点整合到了一个综合模型中[2
。 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可能是当前体重的10%以内) , 适应点占主要地位 。 在这之外 , 身体对减肥和节食表现出明显的代谢适应能力[3
, 这是无可争辩的 。 这就是设定点发挥作用的时候 。
环境的作用
很显然 , 环境在进食行为上起着很大的作用 。 增加食物分量、接触食物广告以及其他一系列因素都会影响饮食行为 。

从本质上来说 , 虽然设定点可能会让我们保持在一定的体重范围内 , 但即使在这个范围内 , 个人行为和环境也最终会影响到我们 。 试图把生理学和心理学分开是不明智的 , 它们相互作用 , 一个因素可以影响另外一个 , 反之亦然 。
我要提到的是 , 无论是设定点还是适应点 , 普遍的环境和个人行为都是可以克服的 。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 在当前的环境下 , 这就意味着要保持一个比预期更高的体重水平 。
不过这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 一些证据表明 , 随着慢性肥胖的维持 , 设定点可能会上升(也许是永久性的) 。 其他的事情 , 比如怀孕、青春期 , 也可以永久性地将设定点升高 。 然而 , 也有一些人群能够通过不同的行为方式将体重和体脂水平维持在设定点以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