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我们和强者的区别所在 。
耐心跟年龄没有必然联系
文章图片
大多说人对于谁更有耐心的说法 , 都偏向于年龄越大的人耐心越好 , 因为老人都会冠以和蔼可亲的标签 , 而年轻人总是以性子急 , 冲动的标签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
但仔细想想又好像不对 , 因为也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是有耐心的 , 有的一样冲动急躁 , 年轻人也不见得都是急躁冲动的 。
所以区分有没有耐心这个问题 , 跟年龄没有必然联系 , 那联系在哪里?
答案是阅历 , 这里的阅历不仅说见多识广 , 还要有足够多的思考和对事情的完整性的认识;
这里为什么要加上思考和完整性呢?我解释一下 。
首先是思考 , 阅历多只能代表量及积累 , 只有通过思考对所见所闻的剖析 , 转化为属于自己的知识 , 才能为己所用;其次是完整性 , 这里的完整性是针对事情本身而言的完整性 , 即从头到尾真正的经过过一年事情 , 才会对事物有整体把控 。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用《大般涅槃经》
里的一则成语可以诠释---盲人摸象 , 如果不对事情的全貌加以窥探 , 很容易就陷入自我主义陷阱 。
什么是自我主义?即:对事物了解不全而固执一点 , 乱加揣测 。
而我们每天看到百种人 , 千种事 , 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是一个庞大的联系网;单凭这一点 , 我们又怎么敢根据自己那点碎片化认知去揣测些什么呢?
重拾耐心从看清开始
文章图片
宏观
看清事物的发展规律
想让耐心成为自己的被动 , 光靠隐忍和逃避是远远不够的 , 超过临界点 , 一定会崩盘 , 所以一定要找到最底层的驱动力才会充满耐心 。
爱因斯坦的复利效应阐释了价值累积的普遍规律:前期增长非常缓慢 , 但达到一个拐点后会飞速增长 。
为什么在这里提到复利效应呢?
因为这个效应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 , 也适用于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地方 , 比如你学习一门从未接触过的技能 , 刚开始的阶段肯定是所有东西要一点一点的摸索 , 经常会在摸索的时候充满无力感 , 这里不懂 , 那也没记住 , 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 , 当你形成了初步的概念 , 就会开始得心应手起来 , 慢慢的学得越来越快 , 越来越好 。
这种情况呢 , 就是复利效应的一种 , 所以当我们知道了这个规律 , 就可以把他应用到我们遇到的问题里 , 对事情的把控也就宏观起来了 。
微观
事情总是曲折发展的
事物发展的平台效应 , 即:事物发展总是呈“上升--平缓--再上升--再平缓”这样的趋势 , 这个规律可以理解为 , 多个复利效应的结合 , 即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又会进入增长缓慢甚至不增长或轻微负增长的状况 , 在哲学中也有也有类似对的定义: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 。
结语
文章图片
保持耐心不需要顽强的意志力 , 那是一种极度消耗心智的做法 ,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认清现实 , 通过对事情的整体把控 , 清晰自己的目标 , 一个个的解决那些问题;
同时也要明白 , 不要事情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 , 如果因为自己的视野不够开阔失去了奋勇前进的勇气 , 不妨停下来 , 仔细思考一下自己的目的地 , 肯定自己现在走在正确的路上;
尽管有点坎坷 , 但只要愿意相信就一定会苦尽甘来 。 加油~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当我们看到这个流动的溪水 智慧如水的深层次含义是什么?
- 和你在一起|原来,真正深爱你的女人,是会变成这个样子
- 战场 这个女人太狠!把丈夫和七个儿子全部送上战场,自己成了孤家寡人
- 冯晓琴|《心居》顾磊太窝囊?防着媳妇冯晓琴,这个弱点在婚姻里很致命!
- 初入这个社会,学历固然重要,学习更为重要。
- 爱情这个东西真是令人难以捉摸 爱情这个东西,特别是那个男孩的那个深邃的眼神
- 情绪这个东西啊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 |《心居》这个不经意的小细节,暴露出了冯晓琴和顾清俞最大的差距!
- 这个世界 人生,不只有一种答案,还有一种方式
- 没有一个人不希望自己是带着福报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自私的人不会有福报,因为自己不善良